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拍卖法 > 拍卖知识 > 拍卖界揭秘:一些拍卖会将商品画充艺术品

拍卖界揭秘:一些拍卖会将商品画充艺术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19-01-03 09:45:10 人浏览

导读:

今年5月1日、10月1日,张先生在江头某商业城5楼又见识了一场假冒艺术品拍卖会。曾在艺术品拍卖行工作十几年的他,一眼就看穿其中的猫腻——拍卖会把低廉的商品画,当做艺术品来拍卖。那么他们是如何做手脚的呢,记者同时找到了另一位拍卖界的行家李先生揭内幕。

今年5月1日、10月1日,张先生在江头某商业城5楼又见识了一场假冒艺术品拍卖会。曾在艺术品拍卖行工作十几年的他,一眼就看穿其中的猫腻——拍卖会把低廉的商品画,当做艺术品来拍卖。 那么他们是如何做手脚的呢,记者同时找到了另一位拍卖界的行家李先生揭内幕。据他介绍,委托人(拥有画的人或组织)和拍卖公司往往勾结在一起,欺骗竞拍者。印刷品竟涂上国画颜料 张先生说,现在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假冒山水画,拍卖师说得娓娓动听,有山有水,往屋里一挂,吉祥,家里风水更好,有的还会配上段小故事,所谓外行看热闹。实际上,这些画大多从桂林、江苏等地过来,大部分是印刷品,一印就成千上万份。 为了防止被人认出是印刷的,他们事先会弄点国画颜料上去。然后用手指甲从上面抠一点下来,“你看,颜料都抠得下来,怎么会是印刷的?”张先生说,这样的印刷品,成本价大概10-20元,但拍卖公司一般把底价抬高到200元,一经过拍卖,不懂的人容易上当受骗。 李先生分析,《拍卖法》里规定“拍卖人、委托人在拍卖前声明不能保证拍卖标的的真伪或者品质的,不承担瑕疵担保责任”,拍卖行往往会在拍卖规则里事先规避责任。炮制假画册用做“证据” “这些画是名画,是中国美院院长画的。”张先生说,如果拍卖师这么吹嘘,一般都是唬人的。他们往往会给一些低劣的画作挂上响当当的名字,什么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的旧作,中国美术协会主席新作之类的名头,用来抬高身价。身价抬高,底价在跟着水涨船高。 如何证明这些画是所谓的名家的画呢?李先生则介绍,拍卖方会先伪造一本精美的画册,里面肯定有收录要拍卖的假画,真画和假画夹杂在一起,让人难辨真伪。竞买者如果产生质疑,拍卖行便把假画册拿出来,当做证据迷惑购买者,使其上当受骗。托儿混入人群煽动气氛 作完假,就得靠“托儿”把价格抬高。“托儿”们混在拍卖人群中,用来煽动现场气氛,制造画作被竞争的紧张局面。张先生介绍,在托儿的威逼下,竞拍者把价格抬高,托儿就放手,完美收场。 而李先生则介绍了一种手段较高的“托儿”。如果有人跟拍卖公司很熟,看中即将拍卖的一幅作品,便直接找到项目主管,把画事先买下来。这时,画其实已经换主了。到拍卖那天,新主人找几个人,装模作样在场上竞拍,如果有人头脑发热跟着竞拍,就在高位放给他,立马可挣上一大笔钱。如果没人拍,新主人索性把作品往高处拍,留下一个“市场前景可观”的假象,为下一次骗人做准备。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