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法动态 > “双轨制”致养老金待遇差距扩大

“双轨制”致养老金待遇差距扩大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06 15:00:11 人浏览

导读:

核心内容:养老金涉及到每一位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但是长期以来,养老金的双轨制如何化解,一直是一个难题。本文由法律快车劳动小编为你整理专家的相关分析。养老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养老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

  核心内容:养老金涉及到每一位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但是长期以来,养老金的双轨制如何化解,一直是一个难题。本文由法律快车劳动小编为你整理专家的相关分析。

  养老金“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养老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同等学历、职称、职务、技能、贡献的人,因退休时的单位性质不同,退休金也不同,企业比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低两三倍。2012年3月,这一制度在全国“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对当前的养老体制进行改革、取消养老金“双轨制”的呼声高涨。

  数据显示,去年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为42.9%,低于国际警戒水平,不足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二分之一。

  ■点睛

  企业职工养老金年均增长跑赢CPI

  国家审计署8月发布的社保审计报告显示,从2005年至2011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年均增长13.4%,由2005年的每人每月713.25元提高到2011年的每人每月1516.68元,跑赢了CPI。不过在这些数据背后,记者却发现,尽管养老金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却在下降,目前已低于国际劳工组织的最低标准。如何提高养老金替代率,将日益变成迫切的问题。

  社保专家根据审计署最新公布数据得出,2011年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2.9%,低于国际警戒线的50%。从2005年到2011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连续8年,年年上涨养老金,年均增长13.4%。但是对于退休职工来说,8年连涨并没有特别大的感受,生活水平并未有显著提升。原因之一就是养老金替代率一直呈下降趋势。

  企业养老金替代率大幅下降

  社保专家褚福灵指出,2011年中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为42.9%,远低于制度预期的58.5%

  2012年1月21日,人社部宣布,今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再次调高,涨幅为10%。从2005年算起,我国已经连续八年,年年调高企业职工养老金。而国家审计署8月发布的审计报告也显示,从2005年至2011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年均增长13.4%,由2005年的每人每月713.25元提高到2011年的每人每月1516.68元。审计报告特别指出,和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相比,养老金平均上涨幅度高出10.03个百分点。这也意味着,在过去这七年中,养老金涨幅跑赢了CPI。

  但是,过去这十多年,我国养老金替代率呈下降趋势。因此,养老金连年上涨,退休职工生活水平未有太大提高。养老金“替代率”是指劳动者退休时,养老金领取水平与退休前工资收入水平之间的比率。

  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主任郑秉文9月3日向新京报记者介绍,1997年我国建立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时,预期的平均替代率为58.5%。不过,这几年平均替代率已经在50%以下,维持在40%的水平,总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人社部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央财经大学社保系主任褚福灵曾专题调研过我国养老金替代率问题。褚福灵的调研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为69.18%,到2002年时,已下降到59.28%。按照褚福灵的测算,2005年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降低到47.94%水平后,一直处于45%左右的区间。2011年我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2452元,月均约3537.67元,而国家审计署近日的审计报告则显示,2011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金为月均1516.68元。

  褚福灵9月6日向新京报记者介绍,若按照这个数据,可简易计算出,2011年我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仅为42.9%。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看,2009年企业职工替代率为47.34%,2011年的42.9%,有较大幅度下降。

  42.9%替代率低于国际警戒线

  按照国际经验,养老金替代率低于50%,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大幅下降

  “养老金替代率是衡量养老金保障水平的一个主要的数据,替代率下降意味着养老金的保障水平也相应贬值。”褚福灵解释道。

  郑秉文介绍,按照国际经验,养老金替代率大于70%,即可维持退休前现有的生活水平,如果达到60%-70%,即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低于50%,则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简单说,一个普通参保者,退休当年工资水平10000元,那么年养老金6000元至7000元的话,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如果少于5000元,生活水平就难以维持。

  北京市养老金月均水平位居全国第二,企业职工养老金平均每月2510元,去年月平均工资4672元,其平均养老金替代率则为53.7%。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规定,养老金的最低替代率为55%。北京的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已低于国际最低标准。褚福灵介绍,尽管这个标准仅作参考,但是我国养老金替代率较低的状况,目前确是一大现实。

  双轨制的“差距”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连年保持在100%左右,企业养老金替代率已不足其二分之一

  养老金涨幅跑赢了CPI,但是却没有跑过工资增长水平。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1999年之后的年均涨幅超过14%,而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的年均涨幅不到11%,用这样的数据算下来,替代率自然降低。褚福灵认为,“工资水平增长比较快,远超养老金的增幅。”另外,我国养老保险面临的个人账户空账、养老金贬值压力,使得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财务风险。郑秉文认为,在这种背景下,养老金不可能连年快速提高涨幅。实际上,我国养老金的正常调整机制2005年才正式确定。2005年我国调整养老金计发办法时,明确要建立养老金的调整增长机制,提出可根据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物价上涨情况,适时提高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

  养老金“八连涨”还有着特殊的背景。秉文介绍,由于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双轨制”,待遇差距较大。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八连涨”的一大出发点就是照顾公平、弥补差异。事实上,在企业职工养老金替代率下降的同时,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没有降低,甚至个别有上涨的现象。

  我国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时,最初只涉及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并未将机关事业单位包含在内,由此形成了养老保险的“双轨制”。企业职工需要缴纳参保费,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用缴费,但是养老金却要比企业高许多。

  褚福灵的调研数据显示,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1999年为100.92%,2002年则为97.49%。机关单位的养老金替代率1999年为101.61%,此后有小幅上涨,2002年为104.56%。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保研究所所长李珍介绍,如今我国企业养老金替代率已在40%的水平,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一直维持在100%左右。这也使得企业职工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待遇差距有加大的趋势。现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平均替代率已经是企业职工的两倍甚至更多。[page]

  制度单一的风险

  如果企业年金制度能够建立,可在政府养老的基础上再增加20%—30%,而这项制度发展并不顺利

  褚福灵介绍,要让替代率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从根本上讲,我国的养老保险就必须建立一个多元的保障体系,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分散风险。

  对此,我国最初的设想是建立一套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早在1995年,原劳动部就出台过一部企业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不过,直到2004年,原劳动部在此基础上出台《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后,这项制度才真正开始建立。

  如果企业年金制度能够建立,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就有了“双保险”。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社会保障系主任仇雨临曾测算,按照国际经验,企业年金能在政府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增加20%至30%的替代率。

  在我国,企业年金制度曾被官方和学界寄予厚望。不过,目前来看,这项制度发展并不顺利。人社部2011年统计公报显示,2011年末全国有4.49万户企业建立了企业年金,参加职工人数为1577万人;年末企业年金基金累计结存3570亿元。郑秉文认为,无论从参加企业规模、还是参保职工人数以及基金总量来看,企业年金都比较弱小,远没有达到第二支柱的地位和承担起补充养老金的责任。

  而要提高替代率水平,从根本上讲还是要增加养老金的收入来源。这有赖于养老保险体制的改革,在建立多元的保障体系的同时,也要打破现有的双轨制模式,同时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韩宇明

  相关新闻:

  养老双轨制破冰:深圳事业单位推行养老保险加职业年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无论是否年届六旬,养老金的多少都会牵动我们的神经。对于企业职工来说,我国实行企业、个人和国家三者分担的缴费模式;但对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仍然延续上世纪50年代确立的退休制度,个人无需缴费、由财政拨付退休金的旧模式。

  一直以来,社会上打破养老金“双轨制”的呼声日益强烈。今年,深圳事业单位新聘员工,将告别传统“财政养老”模式,享受“社会养老保险+职业年金”的养老保障制度。此举能否为全国120多万个事业单位的养老改革开启破冰之旅?

  今年8月25号——这个平常的日子对于在深圳想进入事业单位的人,则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这一天之后被深圳事业单位聘用的人员,其养老金不再是单纯财政负担了,改由“社会养老保险金和职业年金”构成。

  这个消息,并没有给准备报考某事业单位的小张掀起太多波澜。所以没有波澜,是因为现在深圳的社会养老保险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是一样的。深圳市人社局工资处处长吴登记介绍,“职业年金”作为补充养老保险,为平稳过渡养老金改革保驾护航,“实际是借鉴企业养老保险制度的一个做法。企业员工养老保险一块是基本养老保险,一块根据实际情况是企业年金;机关事业单位参照企业,搞了一个‘职业年金’,实际是一种补充养老保险。”

  年金到底能给多少钱呢?根据《深圳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障试行办法》中规定,事业单位新聘人员参加职业年金的月缴费基数是上年度本人月平均工资总额。“年金缴费的基数是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以内的,缴费比例为8%;如果月缴费基数达到或超过平均工资3倍的,缴费比例高一个点,是9%。”这就意味着,在深圳,如果一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月平均收入是5000元的话,根据测算,他所获得职业年金至少每月为400元。一年的职业年金数额大概与他一个月的工资数额相差不大。职业年金的缴费列入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由单位来全额缴交,并按月划拨到参加人员的职业年金账户中。

  事实上,我国2008年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地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但是推进过程举步维艰。深圳,在30年前走在了经济改革的潮头,这次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同样率先试水。这样的模式能否打破养老金双轨制的不公,又为未来养老保险改革带来哪些借鉴呢?同样是年金,企业年金是自愿缴交,而机关事业单位年金则由财政或单位全额负担。有公众表达了疑虑,“这是否是新的不公平表现?”对此,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车伟认为,深圳的改革,无疑是养老金从双轨到单轨迈出的重要一步。“实际上代表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一个方向。如果想让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向企业职工并轨,必须有个机制保证他们待遇不降低,那只有发职业年金的办法。”

  过去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难以大幅推进,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担心待遇会大幅下降。对此,吴登记表示,公职人员作为承担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人员,本身不会像企业产生收益,因此要由公共财政来保障其合理的利益。“现在一改,基本养老保险部分按照企业模式来保基本,参照企业模式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要保证公职人员的基本待遇,需要一些制度上的安排,职业年金就是一种模式。我们做过测算,这种模式,待遇是可以得到保障的。年金将来要投资运营,还会有所收益,基本待遇不会下降。”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目前,公务员、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停滞不前的背景下,深圳决定先行先试应该得到鼓励。

  吴登记表示,未来,深圳将在年金管理等诸多方面研究配套措施。“深圳对年金也做了一些奖惩方面的尝试,干得好的给一些奖励;如果犯了错的,受到开除处分或被刑事处罚的,年金还要收回。年金会按照国家有关政策的规定来委托符合条件的专业机构来管理,具体的管理办法还在研究中。”(车丽)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