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劳动法 > 劳动法动态 > 上班不说普通话就罚款?

上班不说普通话就罚款?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0-06-04 23:34:25 人浏览

导读:

讲一句武汉话,罚款10元。最近,武汉一家小型民营企业向员工颁布禁讲方言令,理由是在工作场合说方言,会让人感觉公司非常不规范。如今的职场,一般都倡导说普通话,只是对于讲方言该不该禁,该不该罚,职场人士争议颇多。使用方言会不会影响工作效率?你是否支持公司

“讲一句武汉话,罚款10元”。最近,武汉一家小型民营企业向员工颁布“禁讲方言令”,理由是在工作场合说方言,会让人感觉公司非常不规范。

  如今的职场,一般都倡导说普通话,只是对于讲方言该不该禁,该不该罚,职场人士争议颇多。使用方言会不会影响工作效率?你是否支持公司禁止员工上班说方言?

  说方言未必就不规范

  最讨厌的企业管理方式就是罚款,这不是把员工都当成幼儿园小朋友看待了嘛,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就要罚个五元十元的,好像员工之所以遵守规定只是因为心疼被罚掉几元钱似的,觉悟就这么低?所以,看到这则“禁讲方言令”,实在大跌眼镜。

  方言的力量,并不仅在于一种语言,更在于一种文化,即方言文化——同根同种,同一地域。说方言,会让人产生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尤其是萍水相逢者,一旦用方言接上了头,信任感往往油然而生,正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所以,我一来到上海从事新闻工作,便开始学习“上海闲话”。

  至今仍清楚记得,第一次采访是去南汇农村采访一个基层干部,那时,我连“上海话”都几乎听不懂,更何况“本地话”,虽然连蒙带猜,仍然一直为了“一个凹头”究竟是多少时间的问题而纠结。那个干部说,她为了工作常顾不上家庭,例如前段时间在“上海”培训,“一个凹头”才能回家一次,我暗暗在心里分析起来:从词语结构分析,“一个凹头”与“一个小时”、“一个星期”比较接近,但是,一个小时内往返一次明显不现实,而一周内回家一次,似乎也称不上特别典型的舍小家为大家。想破了头,我也没猜出来,在普通话里只有一个字的“月”在上海话里竟要用两个字来表达。

  类似的尴尬还有很多。我拿出当年学英语的劲头,向身边人拜师学艺。虽然我还算有语言天赋,很快就能开口说了,不过,笑话也闹了不少。比如,上海话把“耳朵”读为“你都”,“右腿”说成“右脚”,于是,我就想当然地把“木耳”说成了“木你”、管“小腿”叫“小脚”,让上海人或者笑喷饭,或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过,总算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下来,我基本上被评价为“天衣无缝”,倘若不自我揭底,陌生人还真不知道我是“新上海人”。

  记者这一行,要和三教九流打交道,说上海话容易混迹于人群做“包打听”,在街头采访中尤其需要,所以,不仅自己觉得受用匪浅,还有不少同行很佩服我呢。当然,在一些岗位,比如电话呼叫中心、营业员、售票员等,讲一口标准普通话十分必要。但如果客户喜欢说方言,改用方言接待不是也挺亲切嘛,否则,为什么很多地方卫视的主持人插科打诨时还要夹杂一两句方言呢?传播学中有个名词叫——“接近性”,只要效果好,形式何必教条死板?难道,对于前鼻音、后鼻音说不利索的员工,企业会大方到出钱送他们去培训吗?

  只说普通话少了些亲切

  其实我很喜欢说家乡话,但苦于没有机会。因为我是在上海工作的外地人,工作场合几乎没有说家乡话的机会。只有每次父母从老家来上海小住的时候,我可以突破普通话、上海话、英语的包围,和家乡话亲密地接触一下。

  我固执地认为,有很多内心的愿望,不用家乡话说,就不是那个味道。就像周立波的海派清口,他最出彩的包袱,无一例外都是上海话说出来的。

  讲普通话的优势在于沟通方便,但缺少你自己的烙印。对我来说,它是一种工作语言,仿佛和计算器、复印机没有什么区别。语言到了纯粹讲工具作用的时候,就少了些亲切,更像是一种告知。

  我想,即使你在工作中使用方言,只要得当,也没有什么不妥。若一个商场的服务员,能对四川客人说成都话,告诉他这件衣服很适合他,相信要比他说海派的普通话更能得到客户的赞赏。当然你不可能什么地方的方言都会,但至少,你有一门方言,要比没有强。

  我每次回到家乡,无论是去超市,还是去饭馆,都希望服务员对我说家乡话。乡音的亲切,相信绝大多数离家的游子都有感觉。

  要是家乡的人突然有朝一日,厌恶了自己的土话,以为这是落后的东西,要抛弃。我想那是让很多人伤心欲绝的。

  我的家乡在安徽安庆,长江边上,那里有全国知名的黄梅戏。要是家乡人突然都不说家乡话了,那黄梅戏还能传承多久?用普通话唱?不是那个味道。其实,就是京剧里的念白,也是方言的底子,“大街之上”,有劲道的念法是“大该(音gai)之上”,这是很徽派的土话了。这岂是普通话可以一“普”就“通”的?

  再广而言之,现在国际通用的工作语言是英语。而标准的英语应该是伦敦口音,可是纽约口音、澳洲口音也照说不误。在香港,至少广东话是和英语是可以公用的,没有谁会认为在公司说“唔知”是不规范,是需要改变的。

  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水土,一方水土有一方的人。说普通话的必要性,并不比说方言的理由充分。要不然,中国就只有一种语言了。少了多样性,这是可怕的,是让人不敢想象的。

阅读延伸:劳动纠纷/劳动争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