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合同审查 > 工程合同审查 > 2022建设工程合同审查要点有哪些

2022建设工程合同审查要点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1-24 17:37:04 人浏览

导读:

建设工程合同审查就是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当事人的约定对合同的内容、格式进行审核。要审查合同如何成立或者是否成立,如何生效,或者是否生效,有无效力待定或者无效的情形,合同权利义务如何终止或者是否终止

  建设工程合同审查就是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当事人的约定对合同的内容、格式进行审核。要审查合同如何成立或者是否成立,如何生效,或者是否生效,有无效力待定或者无效的情形,合同权利义务如何终止或者是否终止,相应的合同约定或者条款会产生什么样的法律后果等全面性的查验以此来规避合同产生的风险,避免产生纠纷,下面我们就来看看2022建设工程合同审查要点有哪些

  一、建设工程合同审查要点办法

  1、合同条款的审查。基本的步骤和方法就是合同条款的审查.全面细致地对合同条款逐一审查,这是审查合同的基本方法.但审查应该有重点。有三方面内容必须审查:一看合同的主体,二看合同的标的,三看合同的数量条款。此三者为合同的必备条款.无此三者则合同不能成立.对于特定合同按照特定合同的特点和要求对其必备条款进行审查,查漏补缺。

  2、文字审查,合同是文字的游戏,使用规范的语言能够避免误会防止争议的发生。

  3、合法性审查.主要审查是否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合同的无效问题。

  4、涉他权利审查.合同标的可能涉及他人知识产权或者其他利益,应该进行审查,避免侵权.

  5、清洁条款审查.清洁条款的审查很重要.在科技发达的当今社会仿制模仿的技术非常高了,清洁条款对于避免纠纷发生很重要。

  二、建设工程合同审查要点的内容

  (一)合同主体的审查

  1、审查合同主体时,应重点审查是否具备签订及履行合同的资格。对于企业法人,审查重点是是否拥有合法、有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营范围、经营方式是否与合同相适应,对于某些限制经营、特许经营等特别行业,是否有相应的经营许可。

  2、代订合同的,还应当审查代理人是否具备委托人的授权委托证明,是否在授权范围、授权期限内签订合同。有担保人的合同,应当审查担保人是否具有担保能力和担保资格。

  (二)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备

  应按照合同的性质,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合同条款进行认真审查,确定合同条款有无遗漏,各条款内容是否具体、明确、切实可行。避免因合同条款不全和过于简单、抽象、原则,给履行带来困难。

  (三)合同双方真实意思表示

  我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 第五十九条、《民法典》第三编合同 第五十四条的规定,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四)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审查

  保证合同的有效性,乃义不容辞的责任。审查合同内容的合法性时,要特别注意我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 第五十八条的规定、我国《民法典》第三编合同 第五十二条的规定和一些特别法的相应规定。应当重点审查合同内容是否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的利益;是否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情形;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是否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合同个别条款无效并不导致整个合同无效,整个合同无效并不导致合同约定的仲裁条款无效。当合同个别条款无效时,只需修改该个别条款;当整个合同无效时,就要放弃当事人提供的合同草稿,重新起草一份新的合同。

  (五)合同内容的合理性审查

  (六)审查合同的文字是否规范审查合同时,应对合同草稿仔细推敲、反复斟酌。

  确定合同中是否存在前后意思矛盾、词义含糊不清的文字表述,并及时纠正容易引起误解、产生歧义的语词,确保合同的文字表述准确无误。

  (七)审查合同签订的手续和形式是否完备

  1、如需经批准或登记的合同,是否约定了办理批准或登记手续的责任。

  2、如果合同中约定了经公证后合同方能生效,应审查合同是否经过公证机关公证。

  3、对于附期限和条件的合同,应审查期限和条件的规定。

  4、如果合同约定第三人为保证人的,应审查是否有保证人的签名或盖章;采用抵押方式担保的,如果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必须办理抵押物登记的,应审查是否办理了登记手续;采用质押担保方式的,应按照合同中约定的质物交付时间,审查当事人是否按时履行了质物交付的法定手续。

  5、审查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否按合同约定签字或盖章。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关于2022建设工程合同审查要点有哪些全部内容,建设工程合同审查要点主要包括审查合同条款是否完备,是否存在纰漏、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审查是确定合同效力的根本,还有就是多利用补充协议来规避风险。

 

(责任编辑:陈墨宸)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