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劳动法> 劳动争议处理的方法

劳动争议处理的方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7-27 13:52:22 0人浏览

导读:

在工作中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的也可以进行调节等。那么,劳动争议处理的方法有哪些?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劳动争议处理的方法
  •   劳动争议,又称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实现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产 生分歧而引起的争议,一般可以分为个人劳动争议、团体劳动争议和集体合同争议。个人劳 动争议是指单个劳动者与本单位之间所发生的劳动争议;团体劳动争议是指多个劳动者与本 单位发生的相同的劳动争议;团体劳动争议是指多个劳动者与本单位发生的相同的劳动争议 ;集体合同争议是指工会代表职工与本单位签订集体合同或履行集体合同而发生的争议。

      劳动争议处理,是指法律、法规授权和专门机构对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 ,依法进行调解、仲裁和审判的行为。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形 式有以下四种:向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

      一、 劳动争议调解

      劳动争议调解,是专指用人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申请调解的劳动争议案件,...

  •   在工作中发生劳动争议的,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不愿意协商的也可以进行调节等。那么,劳动争议处理的方法有哪些?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劳动争议处理的方法如下:

      1.协商(和解)

      (1)协商达成一致,应当签订书面和解协议。和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有约束力,当事人应当履行。

      (2)经仲裁庭审查,和解协议程序和内容合法有效的,仲裁庭可以将其作为证据使用。但是,当事人为达成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争议事实的认可,除外。

      2.调解

      (1)调解委员会由劳动者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人数由双方协商确定,双方人数应当对等。劳动者代表由工会委员会成员担任或者由全体劳动者推举产生,企业代表由企业负责人指定。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委员会成员或者双方推举的人员担任。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没有提出调解申请,调解委员会可以在征得双方当事人同意后主动调解。

      (2)调解协议书由双方当...

  •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所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劳动关系。产生劳动争议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由于录用、调动、辞职、自动离职和开除、除名、辞退就业者引起的争议;

    ( 2)由于劳动报酬问题引起的争议;

    ( 3)由于劳动保险和生活福利问题引起的争议;

    ( 4)由于职业技能培训问题引起的争议;

    ( 5)由于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女工及未成年人保护、劳动安全与卫生问题引起的争议;

    ( 6)由于奖励和处罚问题引起的争议;

    ( 7)由于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引发的争议;

    ( 8)其他有关劳动权利、义务问题引发的争议。

    二、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自行协商解决和解;

      2、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经调解不成,或当事人不愿调解的,可向企业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 一、劳动争议的概念:劳动争议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所发生的争议。劳动争议产生的前提条件是建立劳动关系。产生劳动争议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由于录用、调动、辞职、自动离职和开除、除名、辞退就业者引起的争议;

    ( 2)由于劳动报酬问题引起的争议;

    ( 3)由于劳动保险和生活福利问题引起的争议;

    ( 4)由于职业技能培训问题引起的争议;

    ( 5)由于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女工及未成年人保护、劳动安全与卫生问题引起的争议;

    ( 6)由于奖励和处罚问题引起的争议;

    ( 7)由于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引发的争议;

    ( 8)其他有关劳动权利、义务问题引发的争议。

    二、劳动争议的解决方法

    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自行协商解决和解;

      2、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经调解不成,或当事人不愿调解的,可向企业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

  •   事实劳动关系的确认需存在雇佣劳动的事实存在。那么事实劳动关系处理办法有哪些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均同意维持事实上的劳动关系的,应当视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或者续签;或者弥补前劳动合同的缺陷。

      2、对于一方不同意继续劳动关系的,如属劳动者一方,劳动关系解除,用人单位无须支付补偿金;而如用人单位一方不愿维持,提出解除劳动关系的,则应当按照规定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

      3、《关于贯彻执行<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7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形成了事实劳动关系,而用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劳动行政部门应予以纠正。用人单位因此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按劳动部《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劳部发[1995]223号)的规定进行赔偿。

      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且符合《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

  •   劳动纠纷争议是劳动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纠纷。那么,劳动纠纷争议的解决方法是什么?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劳动纠纷争议的解决方法具体如下:

      一、协商程序

      协商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争议的问题直接进行协商,寻找纠纷解决的具体方案。与其他纠纷不同的是,劳动争议的当事人一方为单位,一方为单位职工,因双方已经发生一定的劳动关系而使彼此之间相互有所了解。双方发生纠纷后最好先协商,通过自愿达成协议来消除隔阂。但是,协商程序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双方可以协商,也可以不协商,完全出于自愿,任何人都不能强迫。

      二、申请调解

      调解程序是指劳动纠纷的一方当事人就已经发生的劳动纠纷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的程序。根据《劳动法》规定:在用人单位内,可以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负责调解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委员由单位代表、职工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一般具有法律...

  •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可以选择以下处理方式: 1.双方当事人自行或委托工会、律师等他人进行协商解决。 2.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地区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外地劳动力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的,应当向所在区县的外地劳动力劳务纠纷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3.不愿调解或调解不成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仲裁阶段,提起仲裁的一方当事人可申请撤诉,也可以与对方达成和解。 4.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裁决书后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起诉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5.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生效的调解书或裁决书,一方不履行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6.劳动者以用人单位的工资欠条为证据,且不涉及劳动关系其他争议的,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提示: 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对用人单位违反劳动保障法律、法规...

  • 劳动合同纠纷不能一开始就起诉。   应该按如下步骤进行:   一、如果企业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首先申请劳动争议调节委员会调解(也可以不走这一步);   二、向当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申请调解。   三、调解不成,申请当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仲裁。   四、仲裁不成的,才能向人民法院起诉。   如果没有劳动保障部门的调解或仲裁文件,法院不会受理劳动合同纠纷案件的。
  •   在现实工作中,因为工资、工伤等问题发生劳动争议的情况有很多,那么,劳动争议解决途径有哪些?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解答,欢迎阅读。

      发生劳动争议后,农民工兄弟可以选择协商解决、申请调解、向劳动行政主管机关投诉、仲裁、提起诉讼、申请支付令等解决途径。

      (1)协商。协商解决是争议解决的最佳途径。

      (2)申请调解。农民工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当然,协商和调解程序并不是处理劳动争议的必经程序。

      (3)对于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农民工可以直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要求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处理。

      (4)仲裁。农民工可以直接选择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劳动仲裁是提起诉讼的前置程序。

      (5)诉讼。对仲裁裁决不服,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5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6)用人单位拖欠或者未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劳动者可以依法向当地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发...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