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交通事故> 想免醉驾刑事责任怎么办

想免醉驾刑事责任怎么办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7-16 09:41:15 0人浏览

导读:

醉驾是指因饮酒而完全丧失或部分丧失个人意志,在这种状态下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大于20毫克就算酒后驾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成为醉驾。那么,想免醉驾刑事责任怎么办呢?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浏览。
想免醉驾刑事责任怎么办
  •   想免醉驾刑事责任怎么办呢?很多人有这个疑问,都想知道遇到这种事情要怎么处理,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当然是看你是否在道路上醉驾机动车。如果你没在道路上或者在道路上驾驶的不是机动车,即使被查住醉驾,也不构成危险驾驶犯罪。其次,如果你属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又被查住是醉驾,要为自己翻盘,就必须从执法取证中寻找漏洞,将公安机关调取的"证据"依法"非法排除"掉。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先来介绍一下公安机关处理酒驾案件的基本流程。

      现实中,醉驾案件,一般是由交警设卡查酒驾发现,或者在处理交通事故现场发现。交警发现驾驶人有酒驾嫌疑,先是让"吹气","吹起"测试酒精含量超过20mg/100ml,但不到80/100ml,属于酒后驾驶;超过80mg/100ml,按照《两高一部意见》第一条的规定,就可能构成危险驾驶犯罪。这个时候,按照《两高一部意见》第六条的规定,血液酒精含量检验...

  •   相信大家都知道现在只要发现在驾驶机动车时是酒驾,是需要受到刑罚的,但很多人并不清楚的了解酒驾刑事责任是如何规定的。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来为您介绍。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   在我们平时开车的时候,总能见到闯红灯、醉驾、驾驶者超速等交通违章。那么醉驾交通事故的法律责任是什么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答疑解惑。

      醉驾交通事故的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酒驾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道路交通安全法》对于酒驾作了禁止性的规定,当发生了交通事故,在交警部门在做出责任认定时,是否饮酒驾驶也是衡量事故责任的重要指标。酒后驾车发生事故后,民事赔偿部分的主要处理依据是《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七条规定:受害人遭受人身损害,因就医治疗支出的各项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赔偿...

  •   核心内容:犯了罪就是需要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在责任的承担过程中,需要满足一些要件的问题,那么在进行关于共同犯罪的时候,从犯如何承担刑事责任?下文结合法规,与及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分析,法律快车小编希望下文可以帮助到您。

      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从犯包括以下两种人:

      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也就是说在犯罪集团或者其他共同犯罪活动中,受他人的指使实施了某种犯罪行为,但没有达到罪恶重大和情节特别严重的程度。这种人虽然也是共同犯罪行为的实施者,但其地位从属于主犯,所起的作用属于次要的。具体表现为:在犯罪集团或其他共同犯罪中,对主犯的犯罪意图表示赞成、附和、服从,听从主犯的领导、指挥,没有参与有关犯罪的决策和谋划;在实施具体犯罪中,在主犯的组织、指挥下进行某一方面的犯罪活动,情节较轻。这种从犯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对整个犯罪结果的发生,只起次要的作用。

      ...

  • 下面我将针对共同犯罪的刑事责任怎么认定的问题,作简要分析如下:

    对共同犯罪人进行正确的分类,是确定共同犯罪人刑事责任的前提,因为我国刑法贯彻罪责自负原则,而不承认团体责任。关于共同犯罪人的分类问题,从国外立法和司法实践看,基本存在两种:

    1、是按共同犯罪人行为的性质和活动分工的特点来分类。

    2、是根据犯罪分子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来分类。

    我国刑法采用折中分类法,即以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主,并适当考虑共同犯罪人的分工情况,将共同犯罪人分为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

  •   核心内容:审查案件涉及未成年人的,承办人在查证未成年人犯罪年龄时不可偏信某一证据,要通过“审、听、调”全面收集未成年人是否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证据,准确界定未成年人犯罪时的年龄。以下法律快车小编通过案例为您说明。

      一天,张某某来到厦门市第二看守所提审一起聚众斗殴案的犯罪嫌疑人,由于涉案人员中有一名叫小杨的为未成年人,因此提审前通知了他的父亲到场。

      出乎意料的是,在对小杨供述的出生日期(1997年x月x日)核实时,小杨一声不吭,抬头看了下父亲,再度陷入沉默。此时,张某某意识到事有蹊跷,当即把老杨叫到讯问室外询问。犹豫再三,老杨道出事情原委。原来,小杨的实际出生日期是1998年x月x日,但为了早上学,老杨在老家报户口时将小杨生日改为1997年x月x日。如果所言属实,小杨在案发当日的实际年龄还未满16岁。

      为了查清小杨的真实年龄,张某某和公安民警从小杨的出生医院调...

  •   在刑事案件中,刑事责任年龄的认定,影响到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那么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依据是什么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答疑解惑。

      确定刑事责任年龄的依据:

      一、身份证件和户籍证明

      法定身份证件是指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和户口迁移证明,是由公安机关出具给当事人证明其身份的法定证件。户籍证明则是当事人原籍公安机关派出所根据其户籍登记情况出具的证明材料。与其他证明当事人年龄的书证相比,它具有更高的证明价值。

      二、其他证明年龄的书证

      包括出生证明、计生办与村委会证明等,这些材料反映了出生情况的原始记录信息。根据原始记录形成时间的差异,其证明价值各不相同。出生证明形成时间最早,可信度最高;计生办与村委会证明一般是在出生后数日或数年内进行登记,在此期间内可能存在误报等差错,证明力要低一些。

      三、证人证言及犯罪嫌疑人供述和辩解

      证言本身具有主观性和不稳定性,其证...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