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刑法> 肇事逃逸罪认定标准

肇事逃逸罪认定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6-29 17:29:25 0人浏览

导读: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律法规发生交通事故后,对于受害人或受损财物未做必要的抢救或处理或未按规定向公安机关报警,擅自逃离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无法确定和追究的行为。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大家准备了这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肇事逃逸罪认定标准
  •   我国交通肇事罪把肇事逃逸作为其中的一个量刑情节。下面,法律快车小编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交通肇事逃逸罪认定标准的内容。

      一、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要严惩,如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犯罪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8种情形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

  • 交通肇事逃逸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之一,逃逸之后若造成受害者更严重的损失其制裁必然是严重的。那么,交通肇事逃逸罪公诉是怎么样的呢?交通肇事罪刑事责任又有哪些?我相信你对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今天就带你详细了解与之相关的法律问题。下面,请看详细介绍。一、交通肇事逃逸罪公诉1、交通肇事致一人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有逃逸行为的,应当按照交通肇事罪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应当侦查,检察机关应当公诉。2、公安机关把肇事罪放走,并不一定不追究其责任了,也可能是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你可去公安机关问清楚。3、如果公安机关已经书面确定不追究肇事者刑责,你可以到法院提起刑事自诉。4、交警部门无权强制对方赔偿或支付医疗费用,如仍需治疗,可以先行支付,然后再向肇事罪索赔,如对方是机动车,可以将其保险公司和肇事者共同列为被告。因此,交通肇事罪是公诉案件,如果为被害方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二、交通肇事罪刑事责...
  •   在我国现代社会交通工具的普及已经十分频繁的了,在交通道路上充斥着如此多的车辆,所以交通事故的发生也是十分常见的事情的,其中就是有着交通肇事的。下面就让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认定标准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交通肇事逃逸罪的认定标准

      1、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2、具体认定依据《最高法院关于交通肇事案件的司法解释》处理。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最高法院关于交通肇事案件的司法解释》

      为依法惩处交通肇事犯罪活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现将审理交通...

  •   生活中,发生交通肇事的时候,造成的损害是比较严重的,肇事者也是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的。那么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条件是什么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答疑解惑。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的条件:

      (一)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二)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实践中,肇事人逃跑的目的大多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但也有少数人是因为其他目的,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

      显然,这些人的主观恶性要小得多,因此,有必要在认定时加以区分,以保证准确适用法律,做到不枉不纵。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行为人出于正当目的逃离现场后,必须及时向有...

  •   在现实生活,大家都知道交通事故逃逸是要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甚至要负刑事责任,人这一辈子都被毁了,所有这是非常不值得的行为。下面就让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交通肇事逃逸及其认定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交通肇事逃逸及其认定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要严惩,如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犯罪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8种情形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

  •   一、交通肇事逃逸的含义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

      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

      第一,行为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这是前提;交通肇事但按照《解释》第1条和第2条的规定尚未达到犯罪标准的,即使逃逸,亦不属于其范围。

      第二,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

      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否则亦不能认定有“逃逸”行为。换言之,“逃逸”是具有主观评价色彩的。

      第三,行为人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的目的。

      第四,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

  • 发生交通事故之后可能当事人由于自身心理因素而感到恐惧后,会下意识的产生逃逸的想法。但是,这在法律上是坚决不允许的,是违法行为。那么,交通肇事逃逸罪量刑是怎么样的呢?我相信你对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今天就带你详细了解与之相关的法律问题。下面,请看详细介绍。一、交通肇事逃逸罪量刑《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规定: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的规定(法释〔2000〕33号最高人民法院2000.11.15发布)“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但是当前交通肇事违法犯罪特别是交通肇事逃逸犯罪和其他恶性交通肇事犯罪不断增多,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即...
  • 交通肇事逃逸怎样认定: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等。法律依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随着私家车的不断增多,交通事故也频繁发生,其中故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那么怎样认定交通肇事逃逸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答疑解惑。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对事故没有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5.交通事故当事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6.交通事故当事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7.交通事故当事人离开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其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8.经协商未能达成一致或未经协商给付赔偿费用明显不足,交通事故当事人未留下本人真实信息,有证据证明其是强行离开现场的。

      以上就是法律快...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