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综合> 民事上诉立案程序

民事上诉立案程序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4-13 09:17:04 0人浏览

导读:

在我国不论是什么类型的诉讼,只要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的,那么当事人都有权向二审法院申请上诉,二审法院判决为终审判决。因此接下来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关于民事上诉立案程序及其相关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解决相应的问题。
民事上诉立案程序
  •   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在遇到不公平的现象时,懂得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权利,不仅仅是遇到民事侵权情况,在面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自己利益时,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那行政上诉立案程序是怎样?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行政上诉立案程序

      1、起诉

      (1)起诉的条件。①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②必须有明确的被告。即起诉需明确指出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者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③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即起诉必须有明确具体的请求以及提出这些请求的事实根据,包括案件事实和证据;④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⑤法律、法规规定应先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案件,必须先经过复议程序;⑥必须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我国法律规定的起诉期限主要有以下几种: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

  •   核心内容:民事执行是指当债务人拒不履行生效执行名义确定的民事义务,人民法院运用国家公权力,依法采取民事执行措施,迫使债务人履行义务,实现债权人权利的法律活动。下面由法律快车的小编为您介绍民事执行的一般程序,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民事执行既是实现私权的一种法律活动,也是一种法律程序或法律制度。  1、以有民事执行名义为前提  裁判机关或其他机关确定的实体上的民事权利是实施民事执行的前提和基础。在执行程序开始前,权利人必须出示裁判机关或其他机关制作的、确定实体民事权利的法律文书,即民事执行名义是执行机关实施民事执行的依据;没有民事执行名义,执行机关不得采取民事执行行为。此外,如果执行名义的内容不明确,无法确定执行目标,执行机关也不能采取执行行为,而应由债权人重新依其实体请求权取得执行名义。  2、以债务人不履行义务为条件  民事执行是执行机关以国家公权力为后盾强制债务人履行义务的一种法律...

  •   民事强制执行是在特殊情形下才做出决定的,是对于一些顽固分子所试用的办法。当然了,有时候强硬是最好的解决办法,那么,民事强制执行的程序是怎么样的呢?我相信你一定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今天法律快车的小编就带你详细了解有关于此的问题。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一、民事强制执行的程序  1、申请

      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2、法院受理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以向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提出书面异议的,人民法院应当自收到书面异议之日起15日内审查,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者改正;理由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3、申请复议

      当事人、利害关系人对裁定不服的,可以自裁定送达之日起10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人民法院自收到申请...

  • 符合一定的法律条件,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可以自诉。具体条件为如下两种:

    第一、执行申请人向公安机关提起刑事控告或报案,公安机关不予受理的。

    第二、人民法院以某人涉嫌该犯罪而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不予立案的。

    前述两种情况中,都须要有证据证明公安机关不予受理的事实,为此,可向公安机关索要不予立案的证明。另外,即使自诉案件获得法院受理,还需要调查、搜集充分的证据证明被执行人具有执行能力但拒绝履行判决,否则即使获得立案也难以胜诉。

  •   核心内容:民事诉讼指的是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提起的诉讼。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民事诉讼中起诉的实质要件,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108条之规定,起诉的实质要件是】

      1、原告是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民事诉讼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相关名词解释】

      1、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财产权利、人身权利和其他权益遭到他人的侵害或与之发生了权利、义务争议。

      2、明确的被告”指的是原告起诉的相对方应该是明白、确切、具体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如果没有被告或被告不明确,就不能起诉和送达。当然被告下落不明不属于没有明确的被告。

      3、具体的诉讼请求”...

  • 近些年,互联网发展迅速,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的依赖,随着而来的犯罪也开始网络化。那么,网络经济犯罪有哪些类型?网络犯罪的嫌犯取保候审要交多少保证金?如何预防网络经济犯罪呢?一、网络类经济犯罪有哪些(一)利用互联网进行合同诈骗此类案件是网络经济犯罪案件中最常见的类型,且涉案金额相对较高,受害人损失较大,主要表现:不法分子在互联网上发布虚假信息,声称有大量工业原料供应,或者制作虚假公司网页,谎称可以提供股份转让、经销商招募或者中奖内幕等信息诱骗对方当事人。(二)利用互联网进行信用卡诈骗网络信用卡诈骗犯罪是指通过计算机系统,利用可网上支付信用卡的功能、特性,出于诈骗意图为自己或第三人获取经济利益,故意实施诈骗行为导致他人财产损失的行为。这类犯罪与一般诈骗的主要差别在于它利用了计算机、网络和可网上支付信用卡的特性、功能,犯罪方法与传统犯罪迥然不同,新犯罪形式多种多样、层出不穷。网络信用卡诈骗的危害最...
  •   1、经过执行申请权登记的申请人在申请强制执行时,人民法院不再进行申请时效的审查。

      2、经过执行申请权登记的申请人可在登记的数额内,根据可供执行财产的数额分次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3、经过执行申请权登记的申请人申请强制执行,应向人民法院提交申请执行书,填写立案审批表。申请执行书应当写明申请执行的理由、

      事项、执行标的、被执行人财产状况,并签字盖章。执行标的应以执行局查证的财产(须经执行员签名)为准。

      4、申请恢复执行的,申请人应先到原经办案件的执行庭领取恢复执行申请表,按规定填写后交原案件承办法官确认签字报庭长审批后恢

      复执行。申请恢复执行应提交下列文件材料:中止执行裁定书原件及复印件,原执行法律文书复印件;原交执行费收据复印件;恢复执行

      申请书,并按上述规定签名或盖章,委托代理人应提交委托书和身份证明材料;

      5、对于申请人的执行申请,立案庭经审查其已取得执行申请权登记且...

  •   我涉及的一宗劳动争议民事诉讼案件中,一审法院已在04年2月开庭审理完毕,一直未宣判。现7月2日又通知我因要调查一些案件情况7月8日重新开庭,请问民事诉讼中允许一审法院这样做吗?如果允许,法律依据是什么?如不允许我可如何对应?请不吝赐教为判!

      答: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 所称的涉外刑事案件是指: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外国人犯罪的或者我国公民侵犯外国人合法权利的刑事案件;   (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符合刑法第八条、第十条规定情形的外国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和公民犯罪和中国公民犯罪的案件;   (三)符合刑法第九条规定的情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国际条约义务范围内行使管辖权的案件。

      外国人的国籍以其入境时的有效证件予以确认;国籍不明的,以公安机关会同外事部门查明的为准。国籍确实无法查明的,以无国籍人对待,适用涉外刑事案件审理程序。

      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