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刑法> 赔偿请求时效中止

赔偿请求时效中止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3-03 16:06:06 0人浏览

导读:

赔偿请求时效中止:行政赔偿请求人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的,其请求时效应当在《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请求时效内提出。赔偿请求人请求行政赔偿的时效为2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
赔偿请求时效中止
  •   核心内容:时效的中止指在时效期间之中,因出现某种法定事由而暂时停止时效期间的进行,已经经过的期间仍然有效,待该事由消灭后,时效继续进行。下文将会详细分析关于国家赔偿时效中止的问题,法律快车小编希望下文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我国《国家赔偿法》第32条第2款规定:“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6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赔偿请求时效期间继续计算。”这一规定与《民法通则》的规定完全一致。其要点有三:

      1、必须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6个月内,即只有时效期间已经过1年6个月之后,出现法定中止事由,才能形成时效中止。

      2、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6个月内出现的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必须达到使赔偿请求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程度。不可抗力,一般指地震、水灾、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在当时条件下,请求人无法预测、抗拒、控制和避免...

  •   一是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有无时间限制

      时效,指一定的事实状态经过一定的时间,将产生一定的法律效果的制度。此项制度“利用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通过设定对权利或义务主体有利或不利的法律效果,鞭策、督促权利或义务主体尽快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时效有取得时效和消灭时效两种。取得时效一般指取得领土占有权或财产所有权的时效。

      消灭时效,亦称诉讼时效,指权利所有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持续一定时间后,该权利归于灭失的制度。如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我国《》规定的时效即为消灭时效。

      《国家赔偿法》第32条第1款规定:“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期间不计算在内。”其他国家的国...

  • 行政赔偿的请求时效:行政赔偿请求人直接向赔偿义务机关提出赔偿请求的,其请求时效应当在《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请求时效内提出。赔偿请求人请求行政赔偿的时效为2年,自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被依法确认为违法之日起计算。法律依据:《国家赔偿法》 第三十九条赔偿请求人请求国家赔偿的时效为两年,自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时的行为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之日起计算,但被羁押等限制人身自由期间不计算在内。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时一并提出赔偿请求的,适用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有关时效的规定。 赔偿请求人在赔偿请求时效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赔偿请求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 抵押权不适用诉讼时效,抵押权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行使期限内主张。

    《民法典》第四百一十九条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四百一十九条

    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

  •   刑事判决结果出来后,如果被害人认为判决不合理,可以提交申请进行抗诉,也就是申诉,那么,被害人刑事申诉的时效是多长呢?被害人提交申请进行抗诉需要哪些材料?下面请看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被害人刑事申诉的时效

      被害人对刑事判决部分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申请,申请检察院提起抗诉。不能直接提起申诉或者抗诉。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不服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的,自收到判决书后五日以内,有权请求人民检察院提出抗诉。人民检察院自收到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后五日以内,应当作出是否抗诉的决定并且答复请求人。

      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申诉人在刑罚执行完毕后两年内提出的申诉,应当受理;超过两年提出申诉,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受理:

      1、可能对原审被告人宣告无罪的;

      2、原审被告人在本条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诉,人民法院未受理的;

      3、属于疑难、复杂、重大案件...

  •   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时效原则的,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做到有始有终。对于,行政起诉来说也不例外。那么,行政起诉时效是如何规定的呢?我相信你一定会对这些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今天法律快车网的小编就带你了解与它相关的法律规定。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一、行政起诉时效是如何规定的

      行政诉讼时效有以下几种规定

      第一,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复议机关应当在收到申请书之日起两个月内作出决定。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的,可以在收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复议机关逾期不作决定的,申请人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三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

  • 核心内容:劳动争议根据其主体、客体、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对劳动争议分类研究,有助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和预防劳动争议。1、从劳动争议主体上分。劳动争议分为个人劳动争议、集体劳动争议。个人劳动争议指劳动者个人与用人单位发生的劳动争议。集体劳动争议则分两种:一种是劳动者一方为多人,且发生争议的原因和请求是共同的。这种集体争议劳动者一方应推举代表参加法定的处理程序。在处理程序上与个人劳动争议相同,但根据《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规定,职工一方在30人以上的集体劳动争议适用特别程序。另一种为团体争议,即指以工会组织为一方,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因签订和执行集体协议而产生的争议。2、从劳动争议的客体上分。即从争议涉及的劳动关系上分,可分为:因执行劳动法律、法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的规定而发生的劳动争议,亦称权利之争。以及因确定或变更劳动者的权利义务而发生的劳动争议,亦称利益争议。3...
  •   当劳动者不服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裁决时,是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的,依照法定程序进行审理和判决。那么劳动纠纷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有哪些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答疑解惑。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

      (一)不可抗力;

      (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

      (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有关劳动纠纷诉讼时效中止的情形有哪些的相关内容。

  • 诉讼时效中止的原因:必须为法定事由,包括不可抗力,如自然灾害、军事行动等,以及其他阻碍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情况。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因法定事由而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法定事由消除后,诉讼时效期间为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届满的制度。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四条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下列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一)不可抗力;(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三)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四)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五)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障碍。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