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劳动法> 终止和解除劳动合同

终止和解除劳动合同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1-07 14:43:55 0人浏览

导读:

在法律层面上,劳动合同的终止和解除这可完全是属于两个概念的。相信在此之前有些人都会觉得,劳动合同到期以后不管是终止还是解除,反正就是事实劳动关系都结束了,所以很少有人会关注到所谓合同终止和解除的这一细节性的问题。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终止和解除劳动合同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终止和解除劳动合同
  • 核心内容:《劳动法》对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手续办理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有关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手续办理散见在劳动部一些规章中。《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国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劳动者社会保险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制度。”《劳动合同法》第五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依照本法有关规定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在办结工作交接时支付。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劳动法》对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手续办理没有作出明确规定。有关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手续办理散见在劳动部一些规章中。劳动部1992年《企业职工档案管理工作规定》(劳动部劳力字[1999]33号)第18条规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在1个月内将职工档案交其...
  • 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解除和终止一、劳动合同的解除①劳动合同的合意解除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劳动合同可以解除②劳动者提前通知解除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③劳动者随时通知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内的;(二)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三)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④用人单位"无过失性解除"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
  • 一、劳动合同的终止 (一)概念: 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依法被消灭,亦即劳动合同所确立的劳动关系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而终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原有的权利和义务不复存在。 (二)劳动合同终止的事由 1.合同期限届满; 2.约定终止条件成立; 3.合同目的的实现; 4.当事人死亡; 5.劳动者退休; 6.用人单位消灭; 7.劳动者被开除、除名或者因违纪被辞退。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终止不包括劳动合同解除。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终止时,用人单位不负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 二、劳动合同的解除 劳动合同的解除,即合同当事人依法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劳动合同的解除,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形: (一)用人单位的解除权 1.即时辞退的许可性条件 ...
  • 劳动合同终止只要符合劳动合同的终止条件就可以终止。劳动合同的解除有三种主要方式: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协商解除;

    2、劳动者依法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依法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

  • 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属于违法解除或终止,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两倍支付赔偿金;属于其他情形的,用人单位不需要赔偿。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七)法律、行政法规...
  • 一、劳动合同的终止 (一)概念: 劳动合同的终止,是指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依法被消灭,亦即劳动合同所确立的劳动关系由于一定法律事实的出现而终结,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原有的权利和义务不复存在。 (二)劳动合同终止的事由 1.合同期限届满; 2.约定终止条件成立; 3.合同目的的实现; 4.当事人死亡; 5.劳动者退休; 6.用人单位消灭; 7.劳动者被开除、除名或者因违纪被辞退。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终止不包括劳动合同解除。依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合同终止时,用人单位不负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 二、劳动合同的解除 劳动合同的解除,即合同当事人依法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劳动合同的解除,主要分以下几种情形: (一)用人单位的解除权 1.即时辞退的许可性条件 ...
  •   [导读]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当事人双方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解除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合同的终止:凡有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期限届满时即为终止,职工到达规定的离退休年龄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提前退休时,劳动合同自然终止。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的相关内容请看下面:

      如何正确解除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合同要注意哪些条件?什么时候才可以终止劳动合同,终止劳动合同要注意哪些条件?在解除劳动合同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如何避免出现劳动纠纷?下面内容会为您详细解读:

      劳动关系的终止与解除是两个不同概念,法律后果也不同。

      一、劳动合同的解除

      劳动合同的解除是劳动合同效力的提前终结,往往是当事人双方在签订劳动合同时无法预料的,可能会给当事人造成损失,因此劳动合同在依法解除时,员工可依法获得经济补偿金。

      就劳动合同的终止而言,员工一般对合同的终止是可以预见的,即使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终止条件到来的具体日期不...

  •   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的问题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之时,应当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是劳动关系的双方都可以按照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使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归于消失。但是,为了避免双方劳动争议的发生,为了不损害劳动关系任何一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劳动关系中的任何一方提出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都应该按照法律的规定和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进行。

      一、用人单位在什么情形下可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主要应注意什么问题?

      用人单位在什么情形下可以提出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我国劳动法的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对此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现在让我们结合实践中的问题来理解劳动法的规定。

      (一)、在劳动合同试用期内,劳动者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1、用人单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两个问题,...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