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综合> 对公平原则的规定

对公平原则的规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2-31 10:51:18 0人浏览

导读:

公平原则属于民法典中的基础原则之一,对于民事主体来讲,从事民事活动的时候要以社会公平和争议为基础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正确处理一些民事纠纷,那么对公平原则的规定是什么?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对公平原则的规定
  •   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要大体上平衡,强调一方给付与对方给付之间的等值性,合同上的负担和风险的合理分配。具体包括:第一,在订立合同时,要根据公平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不得欺诈,不得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第二,根据公平原则确定风险的合理分配;第三,根据公平原则确定违约责任。

      公平原则作为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其意义和作用是:公平原则是社会公德的体现,符合商业道德的要求。将公平原则作为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准则,可以防止当事人滥用权力,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

  •   法条: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释义:本条是对公平原则的规定。

      一、本条规定的合同原则主要是针对合同的内容而言的,即在有偿合同中,当事人设定的权利义务要对等。公平原则要求合同双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要公平合理,要大体上平衡,强调一方给付与对方给付之间的等值性,合同上的负担和风险的合理分配。

      二、公平原则具体包括:

      1、在订立合同时,要根据公平原则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得滥用权利,不得欺诈,不得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

      2、根据公平原则确定风险的合理分配;

      3、根据公平原则确定违约责任。

      三、本条规定的原则是一般原则,不宜于直接作为裁判的依据。

      四、公平原意义和作用:公平原则是社会公德的体现,符合商业道德的要求。将公平原则作为合同当事人的行为准则,可以防止当事人滥用权力,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和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

  •   公平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那么,公平原则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

    公平原则的适用范围具体如下:

      一、公平责任在不考虑当事人的过错和过错程度的情况下,基于以当事人经济状况和受害人所受损害的程度公平考虑而决定责任。因此,法官决定责任时,不考虑当事人的行为,而考虑当事人损害的程度和负担能力。

      二、对当事人的损害既可能是一方遭受的,也可能是双方均受损害。但无论哪一种,都仅限于财产损失,而且只限于直接的经济损失,不包括利润损失、未来利益的损失等间接损失。同时,损害必须是较严重的,如果只是较轻微的损失,完全可以由受害人自己承担或由加害人一方承担损失,而不必采取公平分担责任的方法。

      三、决定分担损失时,会“三个结合考虑”:损失程度应与负...

  •   1995年2月4日《中国律师报》刊载《绊倒土枪致人死命谁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一文。笔者对该文中所述民事责任的归属有不同观点。同时就公平责任适用的有关问题,略抒管见。错误之处望批评指正。

      原文案情:某甲是土枪的所有人(有持枪证)。乙欲购甲的土枪,甲先将枪交乙试用。某晚,乙持已装上弹药的土枪准备外出打狗。路过丙家时,将枪靠放在丙家厨房墙边,进屋聊天。这时,丙从外归来。因厨房内光线很暗将枪绊倒,土枪受击走火,击中丁的腹部,导致丁死亡。造成九千余元的经济损失。该文论题是此案的民事责任如何承担。

      原文作者认为,乙将装有弹药的土枪任意放置,主观上应当预见到土枪有可能被他人(或动物)绊倒,有可能发生损害他人的后果。甲擅自将枪借给他人使用,也应当预见到乙有可能因使用枪只不当而造成他人损害。本案中甲、乙均有过错。按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甲和乙应当承担过错民事责任。

      对此观点,笔者完全赞同。...

  •   公平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那么,公平原则的适用范围是什么?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

    公平原则的适用范围具体如下:

      一、公平责任在不考虑当事人的过错和过错程度的情况下,基于以当事人经济状况和受害人所受损害的程度公平考虑而决定责任。因此,法官决定责任时,不考虑当事人的行为,而考虑当事人损害的程度和负担能力。

      二、对当事人的损害既可能是一方遭受的,也可能是双方均受损害。但无论哪一种,都仅限于财产损失,而且只限于直接的经济损失,不包括利润损失、未来利益的损失等间接损失。同时,损害必须是较严重的,如果只是较轻微的损失,完全可以由受害人自己承担或由加害人一方承担损失,而不必采取公平分担责任的方法。

      三、决定分担损失时,会“三个结合考虑”:损失程度应与负...

  •   民法当中有一项基本原则叫公平原则,但是有的人不清楚公平原则的意思。公平原则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法律快车为你解答公平原则是什么意思的问题。

      公平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公平原则强调在市场经济中,对任何经营者都只能以市场交易规则为准则,享受公平合理的对待,既不享有任何特权,也不履行任何不公平的义务,权利与义务相一致。

      公平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民事主体参与民事法律关系的机会平等;

      2、当事人的关系上利益应均衡,合理分配义务。

      3、当事人合理地承担民事责任。

  •   公平原则也称公正原则、正义原则、公道原则,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在当事人双方对造成损害都无过错的特殊情况下,侵权行为人也要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公平责任的出现是现代侵权行为法发展的产物,它已经逐步为许多国家的侵权行为法所接受。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对公平责任作了明确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我国《民法通则》中对公平责任原则作了明文规定,符合社会利益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合同法》以公平原则确定了当事人各方的权利义务,弥补了我国立法上的不足,在市场经济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公平责任原则的概念及包括的内容

      (一) 公平责任原则的概念

      公平的本意是公平、合理。我国学者一般依据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二条来界定公平责任原则,即“公平责任原则是指加害人和受害人都没有过错,在损害...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