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劳动法> 劳动教养制度废除时间

劳动教养制度废除时间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1-05 11:17:35 0人浏览

导读:

劳教制度是中国特有的通过剥夺人身自由以对被剥夺人施行强制劳动和教育的行政处罚制度。针对劳动教养制度废除时间的问题,法律快车小编收集整理了相关信息,提供给大家参考,欢迎大家的阅读!
劳动教养制度废除时间
  •   何谓劳动教养,1982年1月21日国务院转发公安部颁布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条规定:劳动教养是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因此,劳动教养是对染上某种恶习,实施某种职业性,习惯性的违法行为或轻微犯罪行为,但尚不够刑法处罚,且又有劳动能力的人所适用的一种改造,制裁性处罚形式。

      劳动教养是对被处罚人的人身自由予以较长时间的限制,《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第三条规定:劳动教养的期限为1年至3年,,必要时得延长1年。《办法》第四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组成的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领导和管理劳动教养工作,审查批准收容劳动教养人员,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公安机关设置的劳动教养工作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对劳动教养人员的管理教育和改造工作。劳动教养场所是对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

  • 核心提示:劳教制度是中国特有的通过剥夺人身自由以对被剥夺人施行强制劳动和教育的行政处罚制度。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正式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废止关于劳教制度的议案,并正式通过废止劳教制度的决定。详情由法律快车编辑为您介绍。劳教制度是什么意思?劳动教养制度简称劳教制度,劳动教养就是劳动、教育和培养,简称劳教。劳动教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位于欧洲东部的前苏联引进,但形成世界上中国独有的制度。劳动教养并非依据法律条例,从法律形式上亦非刑法规定的刑罚,而是依据国务院劳动教养相关法规的一种行政处罚,公安机关毋须经法庭审讯定罪,即可对疑犯投入劳教场所实行最高期限为四年的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思想教育等措施。中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根据1957年8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78次会议批准颁布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建立的。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对需要收容...
  •   核心内容:劳教制度废除的原因有哪些?劳教制度于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正式废除。劳教制度废除源于劳教制度缺乏明确的法理依据、缺乏必要的制衡机制、劳教的严厉与其作为行政处罚的性质不相符合等弊端。法律快车编辑为您详细介绍。

      12月28日闭幕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决定规定,劳教废止前依法作出的劳教决定有效;劳教废止后,对正在被依法执行劳动教养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剩余期限不再执行。

      劳教制度废除的主要原因:

      首先,劳教制度最为人所诟病的地方在于它与国际人权公约、我国《宪法》和《立法法》三个法律依据的精神相冲突,缺乏明确的法理依据。

      按照劳教制度,被劳教的人没有经过合格的法庭、经由正当的程序做出公正的判决即被剥夺人身自由,这是有违公约精神和原则的;2000年,《立法法》实施后,由行政法规规定限制人身自...

  • 核心提示:劳教制度是中国特有的通过剥夺人身自由以对被剥夺人施行强制劳动和教育的行政处罚制度。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正式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废止关于劳教制度的议案,并正式通过废止劳教制度的决定。详情由法律快车编辑为您介绍。劳教制度是什么意思?劳动教养制度简称劳教制度,劳动教养就是劳动、教育和培养,简称劳教。劳动教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位于欧洲东部的前苏联引进,但形成世界上中国独有的制度。劳动教养并非依据法律条例,从法律形式上亦非刑法规定的刑罚,而是依据国务院劳动教养相关法规的一种行政处罚,公安机关毋须经法庭审讯定罪,即可对疑犯投入劳教场所实行最高期限为四年的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思想教育等措施。中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根据1957年8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78次会议批准颁布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建立的。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对需要收容...
  •   何谓劳动教养,1982年1月21日国务院转发公安部颁布的《劳动教养试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条规定:劳动教养是对被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是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方法。因此,劳动教养是对染上某种恶习,实施某种职业性,习惯性的违法行为或轻微犯罪行为,但尚不够刑法处罚,且又有劳动能力的人所适用的一种改造,制裁性处罚形式。

      劳动教养是对被处罚人的人身自由予以较长时间的限制,《国务院关于劳动教养的补充规定》第三条规定:劳动教养的期限为1年至3年,,必要时得延长1年。《办法》第四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中城市人民政府组成的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领导和管理劳动教养工作,审查批准收容劳动教养人员,劳动教养管理委员会下设办事机构,负责处理日常工作,公安机关设置的劳动教养工作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对劳动教养人员的管理教育和改造工作。劳动教养场所是对劳动教养的人实行强制性教...

  • 核心提示:劳教制度是中国特有的通过剥夺人身自由以对被剥夺人施行强制劳动和教育的行政处罚制度。2013年12月28日,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正式审议国务院关于提请废止关于劳教制度的议案,并正式通过废止劳教制度的决定。详情由法律快车编辑为您介绍。劳教制度是什么意思?劳动教养制度简称劳教制度,劳动教养就是劳动、教育和培养,简称劳教。劳动教养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位于欧洲东部的前苏联引进,但形成世界上中国独有的制度。劳动教养并非依据法律条例,从法律形式上亦非刑法规定的刑罚,而是依据国务院劳动教养相关法规的一种行政处罚,公安机关毋须经法庭审讯定罪,即可对疑犯投入劳教场所实行最高期限为四年的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思想教育等措施。中国的劳动教养制度是根据1957年8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78次会议批准颁布的《关于劳动教养问题的决定》,以及有关法律、法规建立的。公安机关办理劳动教养案件规定对需要收容...
  •   核心内容:劳教制度废除的原因有哪些?劳教制度于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正式废除。劳教制度废除源于劳教制度缺乏明确的法理依据、缺乏必要的制衡机制、劳教的严厉与其作为行政处罚的性质不相符合等弊端。法律快车编辑为您详细介绍。

      12月28日闭幕的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关于废止有关劳动教养法律规定的决定,这意味着已实施50多年的劳教制度被依法废止。决定规定,劳教废止前依法作出的劳教决定有效;劳教废止后,对正在被依法执行劳动教养的人员,解除劳动教养,剩余期限不再执行。

      劳教制度废除的主要原因:

      首先,劳教制度最为人所诟病的地方在于它与国际人权公约、我国《宪法》和《立法法》三个法律依据的精神相冲突,缺乏明确的法理依据。

      按照劳教制度,被劳教的人没有经过合格的法庭、经由正当的程序做出公正的判决即被剥夺人身自由,这是有违公约精神和原则的;2000年,《立法法》实施后,由行政法规规定限制人身自...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