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刑法> 未成年人犯罪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行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0-22 09:01:01 0人浏览

导读:

未成年人犯罪(英文:Juvenile delinquency,又称青少年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是各国常见的社会问题之一。大部份国家地区的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有特别规定,但部分地区如香港则规定在未成年人若触犯严重罪行(如谋杀等)将需以普通法律作规范,与成年人看齐。那么未成年人犯罪行为?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以下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未成年人犯罪行为
  • 由于社会各种歪风邪气的影响,导致了未成年人犯罪逐步增多。很多人认为未成年人犯罪并不需要承担法律责任,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下面就为大家带来未成年人犯罪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一、未成年人犯罪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是根据年龄及造成的危害后果进行综合考虑的。法律规定:《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二、未成年人犯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不满14周岁
  •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所规定的犯罪。当前,未成年犯罪呈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有其不同于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制定相应的制度体系,更好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刑事犯罪率不断上升,犯罪现象日益严重,社会整体治安形势恶化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不满意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日趋严重的刑事犯罪之中,青少年已成为犯罪的主要成员,约占整个刑事犯罪主体的70-80%左右,其中未成年人犯罪的数量更是直线上升,以每年3-5%的速度递增。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犯罪主体的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一般10-12岁开始有劣迹, 13-14岁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14-17成为犯罪的高峰年龄,18岁以后成为犯罪的主力军,并且多为团伙犯罪,手段也越来越向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方向发展。由于未成年人生理上还不成...

  •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在所有的刑事案件中所占据的比例持续增长,未成年人犯罪的类型也呈现多样化。众所周知为了保护未成年人,我国刑法针对未成年人规定了即使未成年人犯罪也予以处罚的犯罪类型。那么未成年人犯罪类型有哪些?以下将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进行详细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未成年人犯罪类型

      青少年犯罪类型分为暴力性犯罪、侵财型犯罪、毒品犯罪、性犯罪。

      1、暴力型犯罪

      青少年朝气蓬勃,但有些人也血气方刚,特别是表现在寻衅滋事和聚众斗殴犯罪中。

      寻衅滋事罪,就是无事生非或者是找由头滋事。比如看人不顺眼随意殴打他人,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或者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发生这些行为如果情节恶劣或严重的,就构成寻衅滋事罪。大排档、酒吧、歌厅,是这些犯罪的高发场所。对于寻衅滋事,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聚众斗殴罪,就是出于争霸一方、报复他人...

  •   未成年人共同抢劫犯罪的原因有哪些?未成年人共同犯抢劫罪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分别是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中途辍学的无业人员比例较高,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学校教育缺失;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和贫困成为未成年人共同抢劫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物质水平的进步,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社会盛行。其次,网络的普及,近年来大量的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等大多包含暴力情节,这些“美学暴力”正潜移默化的影响未成年人的行为。而未成年人在此阶段,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受此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让他们养成了好逸恶劳、不思进取、为了蝇头小利不惜以身涉险的不良观念。

      (二)中途辍学的无业人员比例较高,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淡薄

      据统计,近年来,在北海市区及周边作案的未成年人中,大部分为初中阶段中途辍学后沦为社会无业人员,年纪在15,1...

  •   因为未成年人还处于一个成长期,生理以及心理有别于成年人,难以识别社会风险,各国法律一般都会对未成年人有特殊保护的。我国对于未成年人的定义在民法上较为清晰,那么未成年人治安处罚可以吗?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关在哪?未成年人减刑需要什么条件?针对这几个问题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答疑解惑,欢迎大家阅读。

      一、未成年人治安处罚可以吗

      对14-18岁的未成年人是可以的,《治安处罚法》的主要处罚手段就是拘留和罚款,但有些年龄段不适用拘留。此外,对未成年人可以减轻或从轻处罚。

      第十二条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14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

      第二十一条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下列情形之一,依照本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一)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

      (二)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

  •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低龄化,从“熊孩子”到“小恶魔”,未成年人的恶作剧乃至暴力事件频繁见诸媒体报端,引发社会广泛担忧。“小恶魔”的数量是不是越来越多,犯罪年龄是不是越来越小了?对于这些未成年人犯罪在法律上是有规定的,那么对未成年人犯罪该怎么处罚?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未成年人犯罪量刑处罚的相关法律规定。

      一、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

      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据此,在我国,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未...

  • 面对近几年来持续上升的未成年人犯罪,我们可以怎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可以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未成年人出现的不良行为以及犯罪情形等方面来下功夫。社会方面未成年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价值观和思想观等都在养成的过程中,如果社会环境不良,对未成年人的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暴力、毒品等不良因素。家庭方面家庭是未成年人相处时间最长的,也是影响最为紧密的,家庭成员对未成年人的关爱也是直接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心理,避免走上犯罪的歧途。学校预防在学校,学校教育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在校园里的人际关系,以及保护的力度。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抓起(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
  •   未成年人的心智不成熟有时会做出错误的决定。未成年人犯罪在我国有的不需要负刑事责任,有的要负刑事责任。想必很多人想要了解,我国刑法对未成年犯罪怎么判刑?在我国未成年犯罪有案底吗?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一下。

      一、我国刑法对未成年犯罪怎么判刑

      1、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

      根据刑法第17条的规定,不满14周岁,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一般地说,不满14周岁的人尚处于幼年时期,还不具备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即不具备责任能力。因此法律规定,对不满14周岁的人所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一概不追究刑事责任;但必要时可依法责令其家长或监护人严加管教。

      2、 相对负刑事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人相对负刑事刑事责任的年龄范围,即处于该年龄段的人只对刑法中规定的少数犯罪负刑事责任,而对绝大多数犯罪则不负刑事责任。这无疑是符合未成年人辨认和控制能力实际...

  •   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

      其特征是:

      一、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施刑法分则具体规定的某种犯罪。这是犯罪分子在犯罪预备结束后的犯罪行为第二步的开始,如盗窃犯准备好了撬门销的工具,掌握了既定人的活动规律,上门撬锁,其犯罪分子具体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行为应从决定上门撬锁时开始,即已着手实施犯罪。

      二、未达犯罪目的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这里所说的是因“意志以外的外因”,是指不是由于犯罪分子自己的认识决定的原因,即主观因素,而是由于客观因素而使犯罪分子目的未达到,如盗窃犯在撬保险柜时因自动报警器报警落慌而逃等。

      三、犯罪未达目的。犯罪分子着手实施犯罪,但未达到预期的盗窃目的。如盗窃犯在撬锁时,由于所准备的撬锁工具不好而未撬开锁,或者撬开锁后进入室内发现没有值钱的东西可窃,或者是听见有人行走的脚步声而溜走等犯罪分子意...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