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刑法> 如何构成逃逸罪

如何构成逃逸罪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0-22 11:41:37 0人浏览

导读:

构成肇事逃逸罪的要件是:1、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2、肇事人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3、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那么如何构成逃逸罪?以下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为您提供帮助。
如何构成逃逸罪
  • 交通肇事逃逸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之一,逃逸之后若造成受害者更严重的损失其制裁必然是严重的。那么,交通肇事逃逸罪公诉是怎么样的呢?交通肇事罪刑事责任又有哪些?我相信你对这个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今天就带你详细了解与之相关的法律问题。下面,请看详细介绍。一、交通肇事逃逸罪公诉1、交通肇事致一人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有逃逸行为的,应当按照交通肇事罪追究刑事责任,公安机关应当侦查,检察机关应当公诉。2、公安机关把肇事罪放走,并不一定不追究其责任了,也可能是取保候审或监视居住,你可去公安机关问清楚。3、如果公安机关已经书面确定不追究肇事者刑责,你可以到法院提起刑事自诉。4、交警部门无权强制对方赔偿或支付医疗费用,如仍需治疗,可以先行支付,然后再向肇事罪索赔,如对方是机动车,可以将其保险公司和肇事者共同列为被告。因此,交通肇事罪是公诉案件,如果为被害方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二、交通肇事罪刑事责...
  • 您可以享受工伤待遇,同时可以人身损害要求赔偿。涉及法律、法规较多,赔偿项目较多,耗时较长,建议委托律师帮你。
  •   我国交通肇事罪把肇事逃逸作为其中的一个量刑情节。下面,法律快车小编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交通肇事逃逸罪认定标准的内容。

      一、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随着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交通事故逃逸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严重扰乱了正常的交通秩序。根据法律规定,交通肇事后逃逸要严惩,如交通肇事犯罪案件,犯罪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的8种情形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事故当事人认为自己没有事故责任,驾车驶离事故现场的;

      3、交通事故当事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4、交通事故当...

  • 当前交通肇事违法犯罪特别是交通肇事逃逸犯罪和其他恶性交通肇事犯罪不断增多,公民的生命安全和公私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按照现行法律规定,即使肇事后逃逸也增加不了什么处罚,助长了肇事者能逃就逃的心态,从而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后果。一、将交通肇事逃逸从交通肇事罪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立交通肇事逃逸罪。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此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肇事后果持过失心理状态,因而只能按照过失犯罪处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在道路上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驾驶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员伤亡的,车辆驾驶员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告执勤的交通警察或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见,交通肇事逃逸完全是故意违法犯罪行为,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某种危害结果,而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结果的发生,...
  • 一、交通肇事逃逸的含义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发生交通事故后,交通事故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追究,驾驶车辆或者遗弃车辆逃离交通事故现场的行为。肇事逃逸的构成条件主要有:第一,行为人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这是前提;交通肇事但按照《解释》第1条和第2条的规定尚未达到犯罪标准的,即使逃逸,亦不属于其范围。第二,肇事人知道自己造成了交通事故,即行为人在逃逸时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导致了交通事故的发生,这是行为人的主观认知因素。如果行为人没有意识到交通事故的发生而离开现场,则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人明知发生了交通事故,否则亦不能认定有逃逸行为。换言之,逃逸是具有主观评价色彩的。第三,行为人主观上是为了逃避事故责任,逃避法律的追究的目的。第四,客观上实施了逃离事故现场,不向公安机关报案的行为。二、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8种情形: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交通事故当事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   肇事逃逸罪就是指违反交通管理法律法规后,对受害人维及时抢救处理而采取逃逸的行为。那么,肇事逃逸罪责任认定是怎样的?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解答,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而对于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

      (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

      (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

      (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直接损失,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无能力赔偿数额在六十万元以上的。

  •   在生活中,交通事故经常发生,甚至发生在自己的身边,所以我们开车一定要小心。那么不属于肇事逃逸的行为是什么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答疑解惑。

      1、当事人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其主观上也就没有逃避法律责任的故意。

      2、特种车辆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为履行法律职责,发生了交通事故后,驾车离开现场的。但是如果是执行完任务后又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就应该认定为逃逸,原因是其法定任务已经履行完毕,其肇事后离开没有法律依据。

      3、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驾驶车辆发生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原因是其不构成刑法意义上的犯罪,其逃逸情节也就无从谈起。

      4、当事人在正要离开现场时被抓住的,不应认定为逃逸,原因是其没有离开现场。

      5、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