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交通事故> 酒后撞死人

酒后撞死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9-28 09:47:21 0人浏览

导读:

交通规则的遵守才是避免发生交通事故的根本方法,但是酒驾的原因无疑大大的提高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并且会牵扯到许多的法律问题和赔偿问题,既然如此,你知道酒后撞死人吗,法律快车小编接下来为你进行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酒后撞死人
  • 酒驾和醉驾两者都属于酒后驾驶行为,都是违法的,都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但因两者的违法程度不同,所以受到处罚也不相同。那么酒驾和醉驾的处罚区别是什么?酒驾和醉驾的处罚区别是什么?(一)概念1、酒驾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即每100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20毫克但不足80毫克)的驾驶行为,属于饮酒驾驶(是酒后驾驶的一种),俗称酒驾。2、醉驾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即每100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毫克)的驾驶行为,属于醉酒驾驶(是另一种酒后驾驶),简称醉驾。(二)处罚酒驾:1、酒驾罚款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暂扣驾驶证6个月;再次酒驾拘留10日和罚款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吊销驾驶证且两年内禁驾。
  • 应运而生的“代驾”职业。2009年6月5日下午,山东潍坊市仓南街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轿车越过中心双实线,与对向行驶的一辆半挂牵引车相撞。轿车内驾乘人员4人当场死亡,两车损坏。经交警部门勘查,事故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轿车的驾驶人在驾驶前曾经饮酒。事发后,轿车驾驶人被认定负事故主要责任。

    酒后驾车、特别是醉酒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隐性杀手。仅2008年,我国就有3060人死于因酒后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为了减少酒后驾车、特别是醉酒驾车引发的交通事故,公安部痛下“杀手”,从8月15日起在全国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严厉整治酒后驾驶交通违法行为专项行动,并对醉酒驾车者一律重用罚典,拘留15日。整治酒后驾驶成绩显著,之后的一个月,全国因酒后驾驶引发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7.5%、36.2%和31.0%。整治酒后驾驶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深入人心。

    全国严查酒驾明显增强了车主安全行车的意识,据...

  • 酒后撞死人并逃逸的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最轻可判拘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第一项为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第六项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因此酒后撞死人逃逸的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

    此外,死亡人数也影响具体量刑。造成一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2人以上死亡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是在交通事故发生时已经造成了死亡后果。如果是逃逸导致受害人死亡的,那么将适用交通肇事罪的第三档量刑,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   如果撞死人后没有逃逸,酒驾要从重处罚,那么将有可能判二到三年的有期徒刑;如果撞死人后逃逸,酒驾要从重处罚,那么将有可能判无期、甚至是死刑。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   案情:被告人陈某酒后驾驶车辆,行驶过程中将一行人撞伤(后经法医鉴定,属重伤)。被告人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驾车逃离了现场,后被抓获。该事故经公安机关认定,被告人陈某负事故全部责任。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0年11月15日《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第2款的规定,交通肇事致1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5)、严重超载驾驶的;(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根据上述司法解释,对被告人陈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意见是统一的。但对量刑幅度存在争议:

      一种意见认为:被告人陈某酒后驾驶机动车辆,违反道路交通运输管理法规...

  • 酒后撞死人并逃逸的最高可判七年有期徒刑,最轻可判拘役。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第一项为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第六项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因此酒后撞死人逃逸的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

    此外,死亡人数也影响具体量刑。造成一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2人以上死亡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是在交通事故发生时已经造成了死亡后果。如果是逃逸导致受害人死亡的,那么将适用交通肇事罪的第三档量刑,即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 大家好,我是法律快车特邀嘉宾律师:王波涌。交通事故逃逸后,可以立即报警处理。根据我国《刑法》第133条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行为人的交通肇事行为必须达到“致人重伤、死亡或者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程度,这是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前提和基础。
  •   有时候一时兴起喝多了酒开车,如果运气不好就会不慎发生酒后驾车撞死人的事件。酒后驾车撞死人判几年呢?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机动车驾驶人呼气、血液酒精含量阀值》

      20毫克至80毫克酒精含量每百毫升血液,属于酒后驾驶

      80毫克酒精含量以上每百毫升血液,属于醉酒驾驶

      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条、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1人死亡或者重伤3人,负事故的主要责任或全部责任。

      综上,经交警对机动车驾驶人进行呼气或血液检测后,20至80毫克酒精每百毫升血液属于酒后驾驶。80毫克酒精含量每百毫升血液以上,属于醉酒驾驶。

      无论是酒后驾驶还是醉酒驾驶都是违反交通运输法规的过错行为,此种情形下发生交通事故,警方在对现场进行勘察,会充分考虑机动车驾驶人这一过错情形,但是同时还会考虑死者是否存在过错,综合全案进行责任划分...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