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损害赔偿> 欺诈消费者有哪些行为

欺诈消费者有哪些行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9-07 10:06:50 0人浏览

导读:

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经营商品(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那么欺诈消费者有哪些行为?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以下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欺诈消费者有哪些行为
  • 欺诈消费者行为有哪些?   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经营商品(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具体表现形式有:   一、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二、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用的商品分量不足的;三、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次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四、以虚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诈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五、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六、采取雇用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七、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八、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九、骗取消费者预付款的;十、利用邮购销售骗取价款,提供或者不按照约定条件提供商品的;十一、以虚假的“有奖销售”、“还本销售”等方式销售商品的;十二、其他虚假或者是不正当手段...
  •   商家欺诈消费者是违法的,不但消费者可以申请赔偿,而且工商部门还可以对商家进行处罚。那么,常见的欺诈消费者行为有哪些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介绍欺诈消费者行为有哪些,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第3条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销售掺杂、掺假,以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

  •   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经营商品(以下所称商品包括服务)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具体表现形式有:

      一、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二、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用的商品分量不足的;

      三、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次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四、以虚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价”、“优惠价”或者其他欺诈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的;

      五、不以自己的真实名称和标记销售商品;六、采取雇用他人等方式进行欺骗性的销售诱导的;

      七、作虚假的现场演示和说明的;

      八、利用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商品作虚假宣传的;

      九...

  •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四十条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本法另有规定外,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一)商品存在缺陷的;

      (二)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性能而出售时未作说明的;

      (三)不符合在商品或者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商品标准的;

      (四)不符合商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的;

      (五)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商品或者销售失效、变质的商品的;

      (六)销售的商品数量不足的;

      (七)服务的内容和费用违反约定的;

      (八)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作、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情形

      [分析说明]

      即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

  •   商家欺诈消费者是违法的,不但消费者可以申请赔偿,而且工商部门还可以对商家进行处罚。那么,常见的欺诈消费者行为有哪些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介绍欺诈消费者行为有哪些,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欺诈消费者行为处罚办法》第3条规定:经营者在向消费者提供商品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欺诈消费者行为:销售掺杂、掺假,以欺诈消费者行为,是指经营者在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中,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为。

      (1)销售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

      (2)采取虚假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份量不足的;

      (3)销售“处理品”、“残次品”、“等外品”等商品而谎称是正品的;

      (4)以虚假的“清仓价”、“甩卖价”、“最低...

  •   【获得赔偿权】商家广告欺诈消费者的索赔

      2002年3月,某计算机公司在某晚报上连续发布降价广告,宣称该公司的部分型号产品从2002年3月16日起以特惠价投放市场,其中某型号计算机原价1.38万元,现价1.198万元,王某2002年4月9日以1.198万元的价格购买了该型号计算机一台。后王某了解到,早在2002年3月16日之前,其所购买计算机售价就是1.198万元,且在2002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的广告中表明,该公司从2002年1月29日起该型号计算机的价格就是1.198万元。王某提出索赔要求,而该公司以不存在欺诈,系王某曲解了广告的内容为由拒绝赔付,王某遂将该公司诉至法院。

      法律来帮您:

      (1)价格欺诈是否存在?

      某计算机公司的行为根据《价格法》的有关规定,构成虚假降价的价格欺诈。广告上所称的降价行为目的是为了诱导消费者购买其生产的计算机,降价是虚假的,以虚假的广告内容使消费者...

  •   医疗欺诈行为是严重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之一,在某种程度来说可能会上升为诈骗行为。那么,对于医疗欺诈行为的认定和处罚是怎么样的呢?医疗欺诈与医疗事故的区别又是什么?我相信你一定会对此产生浓厚的兴趣。今天法律快车的小编就带你详细了解有关于此的问题。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一、医疗欺诈行为的认定和处罚

      1、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四条规定,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第五十七条规定,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第六十三条规定,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不得违反诊疗规范实施不必要的检查。同时,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

  •   核心内容:消费欺诈的表现有哪些?销售掺杂、掺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商品,采取不正当手段销售分量不足的商品,销售残次品时候谎称是正品商品,用欺骗性价格表示销售商品,进行欺骗性销售诱导等等。法律快车小编接下来为您详细介绍。

      消费欺诈,顾名思义,是存在于消费领域的欺诈行为。消费欺诈,是不法商人推销其产品和服务的一种低劣手段,目的是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从而攫取高额利润。对消费者而言,消费欺诈严重侵犯了其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使消费者不能通过交易行为获得满意的产品和服务,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市场经济秩序而言,利用欺诈手段推销的产品和服务,往往品质低劣、价格便宜,不法经营者利用欺诈手段恶意抢占市场份额,扰乱了正常的经营秩序,造成了不正当竞争。

      消费欺诈的表现具体表现形式有:

      销售掺杂、掺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的商品的;

      采取虚假或者不正当手段使销售的商品分量不足的;

      销售&...

  •   销售者虚假降价消费者受骗的,可以向当地价格部门反映情况,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服装店赔偿损失。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第14条第42项规定,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属于不正当价格行为。

      《价格法》第40条规定,对经营者的这种行为,应当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者由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

      因此,可以向当地价格部门反映情况,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服装店赔偿损失。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