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刑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有哪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7-08 09:53:03 0人浏览

导读:

指纠纷当事人通过向具有管辖权的法院起诉另一方当事人解决纠纷的形式。是一种法律行动,分为行政、民事和刑事三类。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有哪些?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准备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法有哪些
  •   诉讼是维权途径里效力最高的一种方式,那么诉讼有分为哪几种呢?法律快车小编给大家搜集了以下资料,一起看看吧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是以宪法为根据,结合我国民事审判工作的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1980年1月1日起生效。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它从司法方面保证刑法的正确执行。1996年3月《刑诉法》进行了第一次修正,2011年进行第二次大修。新法律将于201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为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而制定的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由第七...

  •    /news/2011317/290280.shtm">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决定》的通知(2011.2.18颁布)

    /news/2011328/292567.shtm">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调整司法解释等文件中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条文序号的决定(08.12.16颁布)

       /news/201091/238302.shtm">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关举证时限规定的通知(2008.12.11颁布)

       /news/2011328/292551.shtm">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11.25颁布)

       /news/2011328/292551.shtm">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1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七十五号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7年10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正)

     

    目 录

    第一编 总 则

    第一章 任务、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 管 辖

    第一节 级别管辖

    第二节 地域管辖

    第三节 移送管辖和指定管辖

    第三章 审判组织

    第四章 回 避

    第五章 诉讼参加人

    第一节 当事人

    第二节 诉讼代理人

    第六章 证 据

    第七章 期间、送达

    第一节 期 间

    第二节 送 达

    第八章 调 解

    第九章 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

  •    /news/2011317/290280.shtm">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规定>的决定》的通知(2011.2.18颁布)

    /news/2011328/292567.shtm">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调整司法解释等文件中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条文序号的决定(08.12.16颁布)

       /news/201091/238302.shtm">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有关举证时限规定的通知(2008.12.11颁布)

       /news/2011328/292551.shtm">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审判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11.25颁布)

       /news/2011328/292551.shtm">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2008.11.3...

  • 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程序中,被告基于一些理由可以以本诉原告为被告,向法院提出反请求,这是我国民诉法赋予被告用来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诉讼权利,那么民事诉讼法的反诉什么时候提出?一、反诉的概念反诉是指在第一审程序中,人民法院对案件裁判之前,被告为了抵消或部分抵消本诉原告的诉讼请求,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本诉的原告提出的一种独立的反请求。新《民事诉讼法》第140条规定,在公开审理中,被告提出反诉的,可以合并审理。法律规定反诉制度,是对被告的一种特殊的保护,可以使被告的合法权益得到法律保护,促进本诉的审理,使本诉于反诉同时解决,简化诉讼程序,提高人民法院办案质量与效率,避免人民法院对两个相关案件做出相互矛盾的裁判,更好地维护法律尊严、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二、反诉的条件1、反诉必须针对原告提起,而不能对原告以外其他人提起。2、只能向审理本诉的法院提起。3、提起的时间,必须在本诉起诉之后至举...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已于2014年12月1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636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2月4日起施行。下面给大家带来2018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新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

      2012年8月31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根据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结合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和执行工作实际,制定本解释。

      一、 管辖

      第一条 民事诉讼法第十八条第一项规定的重大涉外案件,包括争议标的额大的案件、案情复杂的案件,或者一方当事人人数众多等具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第二条 专利纠纷案件由知识产权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的中级人民法院和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海事、海商案件由海事法院管辖。

      第三条 公民的住所地是指公民的户籍所在地,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住所地是指...

  •   大家好,我是法律快车的特邀嘉宾唐小伟律师。以下为大家解答“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的内容是什么”。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九条规定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作为民事诉讼的当事人。法人由其法定代表人进行诉讼。其他组织由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诉讼。

      2、本条是关于诉讼当事人的规定。民事诉讼当事人是指因民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发生纠纷,以自己的名义进行诉讼,并受人民法院裁判约束的利害关系人。

      3、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当事人包括狭义的当事人和广义的当事人。狭义的当事人只包括原告、被告。广义的当事人还包括诉讼中的第三人。

      以上我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 民事诉讼法送达期间的规定:直接送达以送达回证的时间为准,邮寄送达一般以邮戳为准,公告送达以公告期结束日为准。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二条

    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公告送达,应当在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 民事诉讼法中的文书送达方式有直接送达、留置送达、电子送达、委托或邮寄送达、转交送达、以及公告送达。如果采用其他方式都无法送达的,就可以选择公告送达。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五条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第八十六条受送达人或者他的同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诉讼文书的,送达人可以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说明情况,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者盖章,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也可以把诉讼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并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第八十七条经受送达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采用传真、电子邮件等能够确认其收悉的方式送达诉讼文书,但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除外。第八十八条直接送达诉讼文书有困难的,可以委托其他人民法院代为送达,或者邮寄送达。第九十条受送达人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转交。第九十二条受送达人下落不明...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