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劳动法> 超出劳动争议申诉时效怎么办

超出劳动争议申诉时效怎么办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7-14 17:39:42 0人浏览

导读:

很多人清楚劳动争议申诉时效是一年,可是如果因为各种原因一年内没有申请仲裁,劳动者可能会疑惑,超出劳动争议申诉时效怎么办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解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超出劳动争议申诉时效怎么办
  •   很多人清楚劳动争议申诉时效是一年,可是如果因为各种原因一年内没有申请仲裁,劳动者可能会疑惑,超出劳动争议申诉时效怎么办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解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当然,误过仲裁时效只是表明了劳动者失去了“胜裁权”,不能通过仲裁的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还有“胜诉权”——即便超过仲裁的法定时效,劳动者也能就该劳动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而通过诉讼程序,一般劳动权利的诉讼时效就延长至两年。

      述法律规定中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

  • 一些当事人由于种种原因而耽误了申诉时效,仲裁委员会应当区别情况,分别处理:

    (1)对无正当理由超过申诉时效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就丧失了申诉的权利,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3条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情况。例如,因地震、水灾、火灾等现象产生的或者因战争或其他类似的军事行动等社会现象而产生的情况。“其他正当理由”则范围很宽,例如当事人不知道有仲裁委员会而向其他部门申诉延误时效或者生病,或者童工的法定代理人未确定等等,至于“理由”是否正当,则应由仲裁委员会认定。

    (3)申诉时效届满还要查明有无申诉中止的情况。如果扣除中止时间后不超过申诉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依法受理。

  • 超过申诉时效的劳动争议如何处理?

    一些当事人由于种种原因而耽误了申诉时效,仲裁委员会应当区别情况,分别处理:(1)对无正当理由超过申诉时效的劳动争议,当事人就丧失了申诉的权利,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2)《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3条规定: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当理由超过规定的申请仲裁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当受理。“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情况。例如,因地震、水灾、火灾等现象产生的或者因战争或其他类似的军事行动等社会现象而产生的情况。“其他正当理由”则范围很宽,例如当事人不知道有仲裁委员会而向其他部门申诉延误时效或者生病,或者童工的法定代理人未确定等等,至于“理由”是否正当,则应由仲裁委员会认定。(3)申诉时效届满还要查明有无申诉中止的情况。如果扣除中止时间后不超过申诉时效的,仲裁委员会应依法受理。

  • 劳动争议申诉时效一般是六十天,即是提出劳动争议仲裁要求的一方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根据《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法律依据:

    《劳动法》第八十二条 

    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   当发生劳动纠纷有争议的时候,劳动者可以申诉,有的人可能会疑惑,劳动争议申诉时效如何算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介绍,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一般人都知道劳动争议的申诉时效是一年,即《劳动法》第82条所划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

      但怎样理解“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题目的意见》第85条划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第23条如何理解的复函》又划定:“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是指有证据表明权利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的日期,或者根据一般的规律推定权利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的日期,即劳动争议发生之日,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是劳动争议仲裁申诉时效的开始。”

      这里要严格区别“...

  •   大家好,我是法律快车特邀嘉宾律师:秦宇。

      一般情况下,劳动争议申诉时效为六十日,即为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己的劳动合同权利被侵犯之日起算至以后的六十日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八十二条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同时,第八十三条规定,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能给您帮助,谢谢。

  • 某工地应该在2005年6月1日给民工发放劳务工资,但某工地6月1日没兑现,承诺7月15日一定给民工发放,7月15日当民工要钱时,某工地又要求民工再等一个月,民工虽不满,但无奈,只好被迫同意。到了8月30日某工地以种种理由仍继续拖延拒付民工钱,结果导致民工不满,双方发生争斗。最后,民工将某工地诉至劳动仲裁庭。在仲裁期间,某工地对民工代表说,申诉时效是60天,你们已经过了,告了也白告。民工代表找到律师寻求办法。 律师:一般人都知道劳动争议的申诉时效是60天,即《劳动法》第82条所规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但怎样理解“劳动争议发生之日”?劳动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85条规定:“劳动争议发生之日是指,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rdqu...

  •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当事人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1年未申请劳动仲裁的,对方当事人可以提出时效抗辩的,其仲裁请求将无法得到仲裁委员会的支持。但是超过一年未申请劳动仲裁的,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
  •   劳动者如果跟用人单位产生纠纷需要进行劳动仲裁的话,一定要注意时效问题,要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要在法定的期限内主张权利,否则可能就会丧失这一权利。那么如果劳动仲裁超过时效怎么办?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申请劳动仲裁要什么流程  1、劳动仲裁的流程

      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申请与受理

      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实践中,仲裁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申请人的姓名、住址和身份证号或者其他身份证件号码以及联系方式;

      (2)被申请人名称、住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等;

      (3)发生争议的事实、申请人的主张和理由等。

      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书后,应在七日内审查作出受理与否...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