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快车> 知识专辑> 交通事故>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罚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07-15 09:43:20 0人浏览

导读: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那么,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罚呢?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整理了这方面的知识,欢迎阅读。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罚
  •   在发生交通事故之后,车主因为害怕选择了逃逸,是会加剧相应的处罚。那么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罚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答疑解惑。

      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罚:

      (一)行政处罚

      交通事故中,肇事者逃逸,若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若构成犯罪,将受到刑事处罚。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车辆管理所将对其终生不得重新获取机动车驾驶证的决定记入全国公安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备案。

      (二)刑事处罚

      一般情况下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肇事逃逸是交通肇事罪从重处罚的情节。交通肇事后逃逸,并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的,将受到3年以-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事处罚。如果因逃逸之人死亡的,将受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有关构成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罚的...

  •   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以及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当然实践中,肇事者逃逸的动机也有其他表现,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这种情形必须在司法实践中加以区别对待,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上是很小的,是对现场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无疑问,其逃逸行为还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无论何种情形,行为人在逃逸时都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这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客观方面...

  •   当发生交通肇事行为,肇事者如果逃之夭夭可能会构成交通肇事逃逸。那么,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是怎样的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解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

      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

      2.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客观方面:

      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

      3.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

      以上就是关于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谢谢阅读!

  •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一般会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机动车驾驶员在发生交通事故的同时,擅自逃离事故现场,使交通事故所引起的民事、刑事、行政责任无法确定,其目的在于推卸、逃脱责任的行为。

      根据《刑法》

      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导致不小心撞到人了,这时候一定不要逃避责任。那么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罚呢?法律快车小编为你答疑解惑。

      交通肇事致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以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

      1、酒后、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辆的;

      2、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的;

      3、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4、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5、严重超载驾驶的;

      6、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整理的有关交通肇事逃逸如何处罚的相关内容。

  • 什么是交通肇事,这个主要是有几种情形的,一种是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或是因为交通违章造成三人重伤,如果符合这两种情况,然后行为结构又符合的话,这个可能是构成交通肇事罪的,而交通肇事逃逸则是这一罪名的加重情节,接下来就一同来了解交通肇事逃逸诉讼时限。一、交通肇事逃逸诉讼时限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请求人民法院保护其民事权利的请求权,就丧失该请求权的法律制度。也就是说,权利人虽然享有要求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但权利人应当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行使,否则权利人就丧失了该请求权。如果交通事故当事人在收到交通事故认定书后十日内均向公安机关提出书面调解申请,这种情况的起算时间比较容易确定,也没有太多的争议,调解未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应制作调解终结书并送达当事人,诉讼时效自当事人收到调解终结书之日起算;调解未达成协议,公安机关未制作调解终结书的,诉讼时效自调解失败之日起算;调解达成协议,但当事人...
  • 交通肇事造成轻微剐蹭的逃逸处罚为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第二、三项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人有前款第二项、第四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有第一项、第三项、第五项至第八项情形之一的,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暂扣期间驾驶机动车的;

    (二)将机动车交由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或者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暂扣的人驾驶的;

    (三)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

    (四)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

  • 一旦出现交通事故,当地的交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双方进行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认定之后需要双方协商达成一致。然后交警会根据受害方的所示确定需要赔偿的金额。这种情况在我国法律上已经有着成熟的说明和法律的保障。如果交通肇事的判决结果生效后一方无力补偿时该怎么办,需要坐牢吗?一、交通肇事逃逸责任如何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认定,首先,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其次,交通肇事逃逸并没有时间和场所的限定,不应仅理解为“逃离事故现场”,对于肇事后未逃离(或未能逃离)事故现场,而是在将伤者送至医院后或者等待交通管理部门处理的时候逃跑的,也应视为“交通肇事后逃逸”。而对于“其他特别恶劣情节”,《解释》第4条规定:交通肇事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1)死亡二人以上或者重伤五人以上,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的;(2)死亡六人以上,负事故同等责任的;(3)造成公共财产或者他人财产...
  •   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以及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的构成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当然实践中,肇事者逃逸的动机也有其他表现,如害怕遭到被害人亲友及其他围观群众的殴打而逃跑。这些人往往在逃离现场后,很快通过报告领导或报警等方式,接受法律的处理。这种情形必须在司法实践中加以区别对待,因为从主观方面来看,在犯罪恶意上是很小的,是对现场后果的害怕所致。但毫无疑问,其逃逸行为还是直接故意所致。所以无论何种情形,行为人在逃逸时都必须明知自己的行为造成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并对逃逸行为有直接的故意,这是行为人的主观方面。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客观方面...

版权说明:法律快车对文章享有独家版权,未经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复制、转载。如有发现,点击【投诉】告知。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