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执行法 > 中止执行 > 中止执行与终结执行的情形分别有哪些

中止执行与终结执行的情形分别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5-25 01:48:50 人浏览

导读:

中止执行与终结执行是民事诉讼中常见的法律概念。本文将详细解析这两种执行情形的具体规定,包括法律依据和适用场景。了解这些内容,有助于当事人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

  一、中止执行与终结执行的情形分别有哪些

  1.根据《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中止执行的情形主要包括:

  (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的;

  (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确有理由的异议的;

  (3)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的;

  (4)作为一方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人的;

  (5)人民法院认为应当中止执行的其他情形。

  当中止的情形消失后,人民法院会恢复执行。

  2.终结执行的情形则包括:

  (1)申请人撤销申请的;

  (2)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的;

  (3)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

  (4)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的;

  (5)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

  (6)人民法院认为应当终结执行的其他情形。

  二、中止执行的法律依据

  中止执行的法律依据主要源于《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该条规定了当存在特定的情形时,人民法院应当裁定中止执行。这些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1.申请人表示可以延期执行;

  2.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

  3.一方当事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等。

  当中止的情形消失后,人民法院会恢复执行。

中止执行与终结执行的情形分别有哪些

  三、终结执行的法律依据

  1.终结执行的法律依据则主要依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五条。该条规定了当存在特定的情形时,人民法院会裁定终结执行。这些情形包括:

  (1)申请人撤销申请;

  (2)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

  (3)被执行人无力偿还债务等。

  2.《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也规定了中止和终结执行的裁定送达当事人后立即生效,为终结执行提供了法律保障。

  你对中止执行和终结执行还有其他疑问吗?在法律快车上,你可以随时提问,我们将为你提供专业解答。让我们共同维护法律正义,共创和谐社会!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