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侵权纠纷 > 高度危险作业 > 多高气温禁止作业

多高气温禁止作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5-25 01:04:23 人浏览

导读:

本文围绕高温作业相关权益保障展开,介绍了多高气温禁止作业、高温作业权益保障和高温补贴发放细则。用人单位需遵守规定,保障劳动者权益,劳动者也应了解自身权益。

  一、多高气温禁止作业

  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相关部门制定发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规定:

  1.当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时,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这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防止高温天气对劳动者造成身体损害。

  2.当气温达到35℃以上时,用人单位也应当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如提供足够的防暑降温饮料及必需的药品,并确保工作场所的温度降低到33℃以下。

  二、高温作业权益保障

  为了保障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的权益,我国《劳动法》明确规定:

  1.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2.在高温天气下,用人单位应当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轻劳动强度,并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确保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3.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高温津贴,并将其纳入工资总额。

  4.高温津贴的发放标准应当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职工平均工资、消费物价指数等因素进行调整,以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三、高温补贴发放细则

  高温补贴是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工作的一种补偿,其发放细则应当遵循一定的规定。

  1.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及最低工资标准不包含高温补贴,用人单位不得因发放高温补贴而减发给职工的工资。

  2.如果劳动者在高温下作业却没有收到高温补贴,可以通过企业所在的村级劳动争议调解办公室争取合法权益,或拨打12333投诉。

  3.对于拒不发放高温补贴的用人单位,劳动者可向用工所在地县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主管部门投诉。

  4.用人单位应当如实记录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情况及高温补贴发放情况,并至少保存二年,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进行举证。

  5.高温补贴的发放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省政府会授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职工平均工资、消费物价指数等因素研究确定或调整。

  了解高温作业权益后,你是否还有其他劳动权益问题?请随时在法律快车上提问,我们会提供专业建议,为你维护合法权益。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