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司法鉴定 > 结论质证 > 法庭作证 > 鉴定人不出庭作证怎么处理

鉴定人不出庭作证怎么处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5-24 01:14:17 人浏览

导读:

鉴定人不出庭作证,鉴定意见将不被采纳。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明确了处理措施,包括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返还鉴定费用等。特殊情况下,鉴定人可不出庭,但需保证鉴定意见准确性。

  一、鉴定人不出庭作证怎么处理

  鉴定人不出庭作证是一个需要严肃处理的问题,因为任何证据不经过质证都不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鉴定意见也不例外。

  1.在保障鉴定意见的准确性、公正性,以还原事实、保证公平正义方面,鉴定人出庭作证具有关键作用。

  2.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处理鉴定人不出庭作证的措施。

  (1)如果当事人或人民法院认为鉴定意见需要进一步证明,那么作出该鉴定意见的鉴定人必须出庭作证。

  (2)若鉴定人拒不出庭作证,经人民法院通知后,其鉴定意见将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3)支付鉴定费用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鉴定费用。

  这意味着,如果鉴定人不出庭作证,其鉴定意见将不被法庭采纳,而且鉴定费用也将被退还。

  3.除了直接出庭作证外,经人民法院同意,鉴定人还可以使用视听传输技术或者同步视频作证室等方式进行作证。

  4.刑事法庭还可以配置同步视频作证室,以供依法应当保护或其他确有保护必要的鉴定人使用,同时采取不暴露鉴定人外貌、真实声音等保护措施。

  5.司法行政机关在这一过程中要发挥监督、指导作用,确保鉴定人依法履行出庭作证义务。

  6.鉴定人在人民法院指定日期出庭发生的交通费、住宿费、生活费和误工补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应当由当事人承担的,由人民法院代为收取。

  二、允许鉴定人不出庭情形

  尽管鉴定人出庭作证是原则,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下,鉴定人可以不出庭作证。这些情形包括:

  1.司法鉴定人因年迈体衰或者行动不便无法出庭的。

  2.司法鉴定人因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无法出庭的。

  3.双方当事人对鉴定结论无异议的。

  4.司法鉴定人因不可抗力或以外事件无法出庭的。

  5.其他特殊原因。

  在这些情况下,鉴定人可以不出庭作证,但仍需确保鉴定意见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三、不出庭导致的法律后果

  鉴定人如果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作证,将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

  1.其鉴定意见将不得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这意味着该鉴定意见将不会被法庭采纳。

  2.支付鉴定费用的当事人可以要求返还鉴定费用,这将对鉴定人造成经济损失。

  3.司法行政机关还会对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庭作证的鉴定人进行严格查处,并追究其责任。这可能包括追究鉴定人、鉴定机构及机构代表人的法律责任。

  因此,鉴定人应当认真对待出庭作证义务,确保在需要时能够出庭作证。同时,法庭和司法行政机关也应加强对鉴定人出庭作证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司法公正和效率。

  鉴定人出庭作证对司法公正至关重要,你是否了解过鉴定意见在案件中的作用?更多法律知识,请持续关注法律快车,让我们一起成为法律知识的传播者。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