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仲裁法 > 仲裁程序 > 民事仲裁程序是怎样进行的

民事仲裁程序是怎样进行的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5-18 03:23:09 人浏览

导读:

民事仲裁程序包含申请受理、仲裁庭组成和开庭裁决三大步骤。仲裁调解具有法律效力,经双方签收后生效。与诉讼相比,仲裁启动需双方协议、机构不同、当事人权利有差异等。

  一、民事仲裁程序是怎样进行的

  民事仲裁程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申请和受理。当事人将争议提交仲裁机关前,必须达成仲裁协议,表明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机关。

  2.仲裁庭的组成。仲裁庭由仲裁员组成,仲裁员由当事人选定或仲裁机构指定。

  3.开庭和裁决。仲裁庭在查清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的基础上,对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作出裁断。裁决是仲裁审理的最终程序,一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

  二、仲裁调解法律效力

  仲裁中的调解,即在仲裁庭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在互谅互让的基础上协商解决纠纷。

  1.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当事人自愿调解的,仲裁庭应当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2.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可以根据调解协议的内容制作调解书,也可按双方当事人的要求制作裁决书。

  3.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4.在调解书签收前当事人反悔的,仲裁庭应当及时作出裁决。

  三、民事仲裁与诉讼的区别

  民事仲裁与诉讼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1.启动条件不同。

  (1)仲裁的前提是当事人双方达成仲裁协议,表明自愿将争议提交仲裁机关;

  (2)民事诉讼不需要双方协商,只要一方的起诉符合法定条件法院就会受理。

  2.机构不同。

  (1)仲裁委是由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其监督机构是中国仲裁协会,其仲裁员大多是律师和政府机构人员兼职从事;

  (2)法院的机构是国家法律的审判机构。

  3.当事人权利不同。

  (1)仲裁是当事人有权选择仲裁员;

  (2)民事诉讼的审判人员由人民法院决定。

  4.程序不同。

  (1)仲裁实行一审终局制,当事人不得就同一事实再次申请仲裁,也不能向人民法院再行起诉、上诉;

  (2)民事诉讼可经过一审、二审和再审三个阶段;

  (3)仲裁一般不公开审理,有利于保守当事人的商业秘密;而民事诉讼无特殊情况必须公开审理。

  5.收费不同。

  (1)仲裁费没有规定可以减交、缓交、免交;

  (2)民事诉讼符合规定可缓、减、免交诉讼费。

  对仲裁和诉讼的区别还有疑问吗?在法律快车,我们为你提供详细的法律解释和咨询服务,帮助你更好地解决法律问题。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