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法定罪名 > 军人违反职责罪 > 买卖武装部队印章罪怎么判决

买卖武装部队印章罪怎么判决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5-16 17:42:14 人浏览

导读:

买卖武装部队印章罪通常会判3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如果有严重情节的,则可能会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买卖武装部队印章罪的构成要件包括行为人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一般主体等。

  一、买卖武装部队印章罪怎么判决

  买卖武装部队印章罪法院一般会判处行为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会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七十五条

  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武装部队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法生产、买卖武装部队制式服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伪造、盗窃、买卖或者非法提供、使用武装部队车辆号牌等专用标志,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第二款、第三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各该款的规定处罚。

  二、买卖武装部队印章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法律快车提醒您,买卖武装部队印章罪的构成要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武装部队的正常管理活动和信誉。武装部队制作的公文、使用的印章和证件,是其在社会的一定领域、一定方面实行管理活动的重要凭证和手段。任何伪造、变造、买卖武装部队的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都会影响到它们的正常管理活动,损害他们的名誉,从而危害国防利益。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伪造、变造、买卖武装部队的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这包括伪造、变造、买卖武装部队公文、证件、印章的实际行为,以及通过涂改、擦消、填充内容等手段非法改换其真实性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直接故意,过失不构成本罪。行为人必须明知是武装部队的公文、证件、印章而予以伪造、变造、买卖。

  三、买卖武装部队印章罪的追诉时效是多久

  买卖武装部队印章罪的追诉时效是十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

  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

  (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

  (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

  (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

  (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

  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