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合同纠纷 > 合同订立 > 合同成立的条件 > 合同成立和生效的区别

合同成立和生效的区别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5-15 17:08:48 人浏览

导读:

解读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区别,以及合同成立和生效的有效条件。一篇文章带你了解关于合同签订、生效的法律知识,避免产生合同纠纷。

  一、合同成立和生效的区别

  合同成立与生效之间存在显著的区别。

  1.合同成立指的是合同订立过程的完成,意味着合同双方已经就合同条款达成了一致意见。而合同生效则是指合同在法律上产生约束力,即合同内容具有法律效应,双方必须按照约定履行义务。

  2.合同成立主要适用意思自治原则,即合同双方可以自由约定合同条款。而合同生效则需要符合法律生效规定,即合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否则可能无法产生法律效力。

  3.合同成立是合同生效的逻辑前提,也就是说,合同必须首先成立,然后才能考虑是否生效。但合同生效时间与成立时间并非完全同步,生效时间可能受到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影响。

  总之,合同成立和生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在法律上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要求。

  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当充分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规定,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二、合同成立的有效条件

  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合同成立的有效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人必须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这意味着合同主体必须具备独立订立合同并独立承担合同义务的主体资格。

  如果行为人缺乏相应的行为能力,比如未成年人或精神病人等,他们订立的合同可能无法产生法律效力。

  2.意思表示必须真实。这要求行为人将其产生、变更和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意思表示于外部的行为必须真实可信。

  如果意思表示不真实,比如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那么合同可能无法成立或无法生效。

  3.合同内容还必须不违反法律、不违背公序良俗等。这意味着合同内容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

  如果合同内容违反法律或公序良俗,那么该合同可能无法产生法律效力。

  在签订合同时,双方应当充分了解并遵守这些条件,确保合同的有效性和可执行性。

  三、合同生效必须条件

  合同生效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1.当事人必须在自愿和真实的基础上达成协议。这意味着合同双方必须是自愿参与合同订立过程,并且他们的意思表示必须是真实的。

  如果合同是在欺诈、胁迫等情况下订立的,那么合同可能无法生效。

  2.当事人应具有相应的行为能力。如前所述,合同主体必须具备独立订立合同并独立承担合同义务的主体资格。

  如果行为人缺乏相应的行为能力,他们订立的合同可能无法生效。

  3.合同的标的和内容都必须合法。这意味着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不得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社会公共利益。如果合同内容不合法,那么该合同可能无法生效。

  4.合同必须是互为有偿的。这意味着合同双方必须互相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且这些义务和权利必须是有偿的。

  如果合同是无偿的或者存在显失公平的情况,那么合同可能无法生效。

  5.合同的形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要求。在某些情况下,法律规定合同必须采用特定的形式才能生效。如果合同形式不符合法律规定,那么该合同可能无法生效。

  合同生效后,如何保障双方权益?关注法律快车,获取更多合同法律知识和实用建议,帮你解决法律问题。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