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证券法 > 证券违法行为 > 其他违法行为 > 诈骗是根据业绩来判吗

诈骗是根据业绩来判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5-17 04:10:22 人浏览

导读:

诈骗定罪不只看业绩,而是根据违法事实、情节和社会危害程度。量刑标准主要看诈骗金额,但还要考虑诈骗方式、对象等。借贷纠纷和诈骗罪有明显区别,而亏损躲债也不同于诈骗。

  一、诈骗是根据业绩来判吗

  诈骗不是根据业绩来判的。诈骗罪的判定主要依据其违法事实、情节、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量刑时,会综合考虑诈骗的数额、方式、对象、地点以及行为人的主观恶意等。

  1.对于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若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将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若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将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二、诈骗与借贷界限

  在判定诈骗罪时,需要明确诈骗与借贷之间的界限。

  1.借款人因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或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骗取款物,但无非法占有的目的,且不打算继续欺骗或赖账,仍打算偿还的,这属于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

  2.如果集资是为了经商办企业,但因经营不善导致亏损负债,为躲债而外出,这仍属于财产债务纠纷,与诈骗有本质区别。

  三、诈骗与躲债不同

  诈骗与因亏损躲债的行为有着明显的区别。

  1.诈骗犯通常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各种手段骗取财物后逃匿。

  2.因经营不善导致的亏损躲债,是借款人因为无法偿还债务而暂时逃避,其主观上并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或继续欺骗的行为。

  因此,在判断是否为诈骗时,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的主观意图、行为方式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

  诈骗定罪复杂,涉及多个因素。了解诈骗与借贷、躲债的区别,有助于维护自身权益。如有疑问,法律快车法律小助手随时为你提供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