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诉讼指南 > 立案 > 报了案一般都能立案吗

报了案一般都能立案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5-16 09:32:37 人浏览

导读:

报案后是否能立案,取决于案件是否满足立案条件。立案是公安、司法机关等根据法律规定对报案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并需追究刑事责任时,才进行的诉讼活动。

  一、报了案一般都能立案吗

  报案后并不意味着案件一定能够立案。

  立案是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它行政执法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才会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换句话说,立案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报案都会被立案。

  二、立案的法律规定

  立案的法律规定主要体现在《刑事诉讼法》中。

  1.第一百零九条,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在发现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时,应当按照管辖范围立案侦查。

  2.第一百一十二条:

  (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当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应当立案;

  (2)反之,则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此时不予立案,并需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

  三、案件审查与立案条件

  案件审查是立案前的必要程序。公安、司法机关及其它行政执法机关在收到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后,会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

  1.审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报案材料是否真实、完整,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支持犯罪事实的存在,以及该犯罪事实是否属于其管辖范围等。

  2.只有当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才会决定立案。

  因此,案件审查是立案的重要前置条件,它确保了立案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报案后立案并非必然,立案前的审查至关重要。了解更多立案的法律规定和条件,请持续关注我们的法律解读。如有法律疑问,法律快车随时为您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