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罪名大全 > Q-T类罪名 > 商检徇私舞弊罪 > 徇私舞弊是什么意思

徇私舞弊是什么意思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5-21 14:59:23 人浏览

导读:

徇私舞弊是司法工作人员因私人利益或感情影响,在履职时进行不公正行为。文章详解其定义、注意问题和相关法律条文。了解徇私舞弊罪,维护司法公正。

  一、徇私舞弊是什么意思

  徇私舞弊,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因私人利益或私人感情的影响,违背事实和法律的规定,进行不公正的行为。具体表现为:

  1.在明知某人无罪的情况下,通过伪造、毁灭证据等手段,使其受到不公正的追诉;

  2.在明知某人犯罪应追究责任的情况下,故意包庇,使其逃避法律制裁;

  3.在审判活动中,故意对无罪的人作出有罪判决,或对有罪的人作出无罪判决,或轻罪重判、重罪轻判。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国家司法职权的公正性和不可亵渎性。

  二、徇私舞弊注意问题

  1.司法工作人员的定义:司法工作人员是指具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工作人员。

  2.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解释,司法机关专业技术人员在办案中故意提供虚假材料和意见,或故意作虚假鉴定,严重影响刑事追诉活动的,也可以成为徇私舞弊罪的主体。

  徇私舞弊的具体表现:徇私舞弊包括徇私和徇情两个方面。

  (1)徇私是为了谋取个人或小集体的私利;

  (2)徇情则是为了照顾、袒护私人关系或感情等私情。

  在司法活动中,这些行为可能导致对无罪的人进行不公正的追诉,或对犯罪的人故意包庇,或在审判活动中故意作出错误的判决。

  3.徇私舞弊罪与受贿罪的关系:如果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并因此进行徇私舞弊行为,他们将同时构成徇私舞弊罪和受贿罪。在这种情况下,将根据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4.不构成本罪或免于处罚的特殊情形:确定是否追究徇私舞弊行为人的刑事责任,需要考虑其行为是否明知对象有罪、无罪,或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

  5.还需要综合考虑给国家、社会和人民利益造成的损失,以及给当事人造成的生命健康、人身自由、财产等方面的损失。

  6.如果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或者由于认识水平或工作能力不高造成偏差,一般不能以徇私舞弊罪追究刑事责任。

  7.在某些情况下,如果行为没有给社会造成不良后果,具备犯罪情节轻微、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等情节,可能在司法实践中被免于刑事处罚。

  三、徇私舞弊罪法律条文

  关于徇私舞弊罪的具体法律条文,可以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该法详细列出了徇私舞弊罪的构成要件、处罚原则等,为司法实践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

  徇私舞弊严重破坏司法公正,你对此有何看法?在法律快车,我们致力于传播法律知识,为你提供法律帮助。请随时与我们互动,共同维护法治精神。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