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合同纠纷 > 合同效力 > 可撤销的合同 >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是什么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是什么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4-16 00:59:41 人浏览

导读:

《民法典》规定了五种可撤销合同的情形,包括重大误解、欺诈、违背真实意思、胁迫和乘人之危。本文详细解读了这五种情形,并探讨了合同撤销后的法律后果。

  一、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是什么

  合同的可撤销性基于特定的情形,这些情形构成了行使合同撤销权的前提条件。

  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合同可撤销的五种情形包括重大误解、欺诈、违背真实意思、胁迫以及乘人之危。在这些情况下,受损害的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对合同进行撤销。

  1.重大误解:

  当合同的一方基于重大误解而签订合同时,该方有权请求撤销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因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撤销。

  2.欺诈:

  如果合同的一方通过欺诈手段使另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受欺诈的一方有权请求撤销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

  3.违背真实意思:

  当第三方实施欺诈行为,使合同的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时,如果另一方知道或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受欺诈的一方也有权请求撤销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九条,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

  4.胁迫:

  当合同的一方或第三方通过胁迫手段使另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签订合同时,受胁迫的一方有权请求撤销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条,受胁迫方有权请求撤销。

  5.乘人之危、显失公平:

  如果一方利用另一方处于危困状态、缺乏判断能力等情形,导致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时显失公平,受损害的一方有权请求撤销合同。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一条,受损害方有权请求撤销。

  6.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如果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该行为可视为无效或被撤销。

  在这种情况下,相对人可以催告法定代理人进行追认,如果法定代理人未作表示,则视为拒绝追认。在民事法律行为被追认前,善意相对人有权撤销该行为。

  二、合同撤销的法律后果

  合同撤销后,将产生一系列法律后果。这些后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合同无效和合同撤销的溯及力:根据《民法典》的规定,无效的民事行为和被撤销的民事行为,从行为开始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因此,无效的合同和被撤销的合同,其没有法律效力的后果将回溯到合同订立之时。

  2.合同部分无效的后果:如果合同的部分内容被认定为无效或被撤销,而其他部分仍然有效,那么其他部分将不受影响,继续有效。

  3.合同无效和被撤销后的财产责任:当合同当事人已经给付财产或遭受损失时,合同无效或被撤销后,必须涉及到财产责任的承担。根据《民法典》的规定:

  (1)民事行为被确定无效或被撤销后,当事人通过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返还给受损失的一方;

  (2)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的损失;

  (3)如果双方都有过错,则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行为人与对方恶意串通,损害了国家的、集体的或第三人的利益,那么双方取得的财产应当追缴,收归国家、集体所有或返还给第三人。

  法律快车在这里为你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快来咨询我们吧!

可撤销合同的五种情形是什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