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法 > 民事法律行为 > 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 如何理解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如何理解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4-13 10:05:14 人浏览

导读:

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区别在于涉及的要素,发生法律效力的依据等方面,其中法律行为效力的来源是法律规定,而事实行为发生效力的来源是事实结果。法律行为的特点在于法律性、意志性等。

  一、如何理解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

  理解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方法是:

  1.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涉及的要素不同。法律行为是人的行为,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而事实行为则是根据当事人的行为结果自然而然地发生法定效果的行为。

  2.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发生法律效力的依据不同。法律行为的效力主要源于法律的规定,而事实行为的效力则主要源于该具体行为的事实结果。

  3.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的本质不同。法律行为主要是指能引发法律关系变更的行为,而事实行为则主要是指能直接产生法定效果的行为。

  二、法律行为的特点

  法律快车提醒,法律行为的特点主要包括:

  1.法律性:法律行为是由法律规定、具有法律意义、可以用法律进行评价的人的行为。它区别于一般的社会行为,因为法律行为是由法律所调整和规定的行为,能够引起人们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产生、变更或消灭。

  2.社会性:法律行为作为人的活动,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它不是一种孤立的行为,而是其他社会行为的一种形式或一个方面。法律行为必须具有能够产生一定社会效果、造成一定社会影响的人的活动现象,不是一种纯粹自我指向的行为。

  3.意志性:法律行为是能够为人的意志所控制的行为。它反映了人们对一定的社会价值的认同、一定的利益和行为结果的追求以及一定的活动方式的选择。如果人的行为纯粹是属于无意志的行为(如完全性精神病人所实施的行为)或者并非出于自由意志(如在他人的胁迫下实施的行为),就不能视为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事实行为

  三、法律行为的条件

  法律行为,是指法律事实的一种能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人的行为,其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才有效: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

  具体包括:作为(即积极的行为)和不作为(即消极的行为);单方行为和多方行为;合法行为、违法行为;要式行为、非要式行为;自主行为、代理行为;公法行为、私法行为等。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