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法 > 民法知识 > 民法基本原则 > 平等是什么的基本原则

平等是什么的基本原则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5-18 10:15:35 人浏览

导读:

平等是民法典的基本原则。除了平等原则,还包括了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绿色原则等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表现为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一、平等是什么的基本原则

  民法典的基本原则包括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绿色原则。

  1.平等原则,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2.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3.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4.诚信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

  5.守法与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

  6.绿色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二、平等原则与公平原则的区别

  1.平等原则强调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这意味着所有具有民事主体资格的双方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没有特权。平等原则主要体现在态度上,它要求大家权利相同,地位相等。

  2.公平原则则更侧重于结果的公平,它要求双方的法律结果与双方的行为应当相匹配。这意味着根据不同情况的人采取不同的方式以求利益平衡。公平原则主要体现在做法上,它允许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应基于某种程度的平等,并应反映某种利益倾向,这种利益倾向表现为一定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的评价公平与否的基本标准。

  3.另外,平等原则注重形式上的平等,而公平原则更注重实质上的公平。平等原则要求人人享有相同的对待,而公平原则则要求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对待。

  三、平等原则在合同中如何体现

  1.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法律快车提醒您,在法律上,合同当事人是平等主体,没有高低、从属之分,不存在命令者与被命令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这意味着不论所有制性质,也不问单位大小和经济实力的强弱,其地位都是平等的。

  2.合同中的权利义务对等。所谓“对等”,是指享有权利,同时就应承担义务,而且,彼此的权利、义务是相应的。这要求当事人所取得财产、劳务或工作成果与其履行的义务大体相当;要求一方不得无偿占有另一方的财产,侵犯他人权益;要求禁止平调和无偿调拨。

  3.合同当事人必须就合同条款充分协商,取得一致,合同才能成立。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是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充分表达各自意见,并就合同条款取得一致后达成的协议。因此,任何一方都不得凌驾于另一方之上,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更不得以强迫命令、胁迫等手段签订合同。同时还意味着凡协商一致的过程、结果,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涉。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