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证据 > 民事诉讼的举证期限是多长时间

民事诉讼的举证期限是多长时间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3-10-21 15:18:14 人浏览

导读:

民事诉讼举证期限具体是多长时间需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来确定,举证期限可以是协商决定的,也可以是法院指定。协商确定的,经法院许可确定期限,期限最长不能少于30天;指定的举证期限依然不得少于三十天。

  一、民事诉讼的举证期限是多长时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举证期限的确定有两种情形:当事人协商和法院指定。

  1.当事人协商确定举证期限的,须经人民法院认可。

  2.法院指定的,指定的举证期限不得少于30天,从当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次日起计算。法院在送达受理通知书或应诉通知书的同时向当事人送达举证通知书,在该通知书中,法院将告知指定的举证期限。如果当事人认为有必要协议举证期限的,可以达成协议,并经法院许可,协议的举证期限可以少于30天。

  二、民事诉讼证据有哪些

  法律快车提醒您,法律规定的民事诉讼证据的种类主要有下列几种:电子数据;证人证言;鉴定意见;当事人的陈述;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勘验笔录。所有的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三条证据包括:

  (一)当事人的陈述;

  (二)书证;

  (三)物证;

  (四)视听资料;

  (五)电子数据;

  (六)证人证言;

  (七)鉴定意见;

  (八)勘验笔录。

  证据必须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

  三、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是怎么样的

  法律快车提醒您,民事诉讼证据规则如下:

  1.原告向人民法院起诉或者被告提出反诉,应当附有符合起诉条件的相应的证据材料。

  2.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或者反驳对方诉讼请求所依据的事实有责任提供证据加以证明。没有证据或者证据不足以证明当事人的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责任的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

  《民事诉讼法》第六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

  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

  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