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民事诉讼回避 > 回避制度 > 回避制度适用的人员范围

回避制度适用的人员范围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3-09-27 03:36:41 人浏览

导读:

回避制度适用的人员范围是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和参与起诉的翻译人员、鉴定人等。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了回避理由、回避申请、回避决定和回避后果。

  一、回避制度适用的人员范围

  回避制度适用的人员范围如下:

  1.审判人员。审判人员指各级人民法院院长、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庭长、副庭长、审判员。、助理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

  2.检察人员。检察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和助理检察员。

  3.侦查人员。包括具体侦查人员和对具体案件的侦查有权参与讨论和做出决定的负责人。

  4.参与侦查、起诉、审判活动的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

  二、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

  民事诉讼回避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回避理由、回避申请、回避决定、回避后果和复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五条【回避申请】当事人提出回避申请,应当说明理由,在案件开始审理时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开始审理后知道的,也可以在法庭辩论终结前提出。被申请回避的人员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决定前,应当暂停参与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回避决定】院长担任审判长时的回避,由审判委员会决定;审判人员的回避,由院长决定;其他人员的回避,由审判长决定。

  三、证人出庭作证的是否适用回避制度

  我国法律没有设定证人回避制度,因此,在诉讼中不可以申请证人回避的。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出庭作证。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应当支持证人作证。

  另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四十四条之规定,民事诉讼中的回避制度适用于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

  法律快车提醒您,同时,《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六十九条规定,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证人不适用回避制度,但是与一方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出具的证言是不能单独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