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知识 > 挪用公款怎么立案起诉

挪用公款怎么立案起诉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3-06-30 09:12:54 人浏览

导读:

挪用公款应及时报警处理,公安立案后会启动刑事诉讼活动的后续起诉程序。挪用公款的行为是员工利用职位便利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应当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用人单位或其他人员发现员工有挪用公款的行为后应当立刻报警立案,及时止损。

  一、挪用公款怎么立案起诉

  挪用公款应及时报警处理。

  法律快车提醒您,报案后,公安会在七日内决定是否立案,并告知报案人,公安机关出具《立案通知书》才算立案。立案之后才会进入到后续的刑事诉讼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立案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有犯罪事实存在。

  2.该犯罪事实依法需追究刑事责任。如果有犯罪事实,但法律规定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不能立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二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

  二、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1.客体要件。挪用公款罪侵犯的客体,主要是公共财产的所有权,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侵犯了国家的财经管理制度。挪用公款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公款的使用权,同时行为人挪用公款后必然占有,有的还因此获得收益。而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四种相互联系又具有相对独立性的权能,因此对所有权权能的侵犯也必然是对所有权的侵犯。所有权被侵犯并不意味着所有权转移;

  2.客观要件。挪用公款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进行营利活动,或者挪用数额较大的公款超过三个月未还的行为;

  3.主体要件。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与前述贪污罪中国家工作人员的内涵、外延基本相同。同样具有特定性和公务性。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国有公司、企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受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4.主观要件。挪用公款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行为人明知是公款而故意挪作他用,其犯罪目的是非法取得公款的使用权。但其主观特征,只是暂时非法取得公款的使用权,打算以后予以归还。

  三、挪用公款如何定罪量刑

  《刑法》第三百八十四条【挪用公款罪】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