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法 > 立案后是否需要采取强制措施

立案后是否需要采取强制措施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8-01 19:45:16 人浏览

导读:

立案后不一定需要采取强制措施。在立案侦查阶段,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真实情况,对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

立案后是否需要采取强制措施

立案后不一定需要采取强制措施。在立案侦查阶段,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可以根据案件真实情况,对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立案后是否需要采取强制措施

立案后是否需要采取强制措施的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六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拘传、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
第七十四条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