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法 > 民事法律行为 > 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 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区别,什么是负担行为

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区别,什么是负担行为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3-08-28 16:48:04 人浏览

导读:

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标的物的特性不同,对处分权的需要不同,公示原则适用不同等方面;负担行为即相对于他人而言,义务人承担或不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行为。

  负担行为和处分行为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标的物的特性不同,对处分权的需要不同,公示原则适用不同等方面;负担行为即相对于他人而言,义务人承担或不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行为。

  一、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区别

  处分行为与负担行为的区别主要有以下:

  1.关于处分行为适用标的物特定主义,即物权行为和准物权行为至迟于行为生效时标的物需确定,并且一个标的物只有受一个物权行为或准物权行为处分(一物一权原则)。而负担行为不受限制。

  2.有效的处分行为,以处分人有处分权为要件。无处分权而处分标的物的,为无权处分,效力待定。负担行为不以行为人有处分权为必要,如出卖他人之物,则买卖契约仍为有效。

  3.物权行为,应采公示原则,物权的变动,须有足由外界可以辨认的形象,一维护交易安全,避免使第三人遭不利。

  二、什么是负担行为

  负担行为是指一个人相对于另一个人(或若干人)承担为或不为一定行为之义务的法律行为,它的首要义务是确定某项给付义务,即产生债务关系。法律快车提醒您,负担行为以发生债权债务为内容的法律行为,也叫债权行为,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是民法中法律行为的分类之一,通说认为,我国现行民事立法不承认这种分类。

  三、负担行为的合同有效吗

  负担行为的合同有效。

  债务人的行为之相对人(受益人),因为债务人的行为所取得之财产或者利益,具有法律上的依据。但是,债权人行使撤销权而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后,行为相对人所取得之财产或利益,失去法律上的依据,对债务人自应承担返还财产或利益的义务。债务人与相对人的行为被撤销后,相对人(受益人)对债务人负不当得利返还的义务;返还的不当利益,应当包括原物和原物所生的孳息,不能返还原物的,应当折价赔偿。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