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民法 > 民事法律行为 > 什么是民事法律行为 > 公序良俗原则是什么意思,公序良俗的内容有哪些

公序良俗原则是什么意思,公序良俗的内容有哪些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3-08-25 11:25:11 人浏览

导读:

公序良俗原则就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我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能违背法律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公序良俗的内容包括政治国家公序、市民社会善良风俗习惯等内容。

  公序良俗原则就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我国民法典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能违背法律规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公序良俗的内容包括政治国家公序、市民社会善良风俗习惯等内容。

  一、公序良俗原则是什么

  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的缩写,法律快车提示,我国《民法典》第8条明文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故而正式确定了公序良俗原则。

  公序良俗原则起源于罗马法,被法国、日本等大陆法系国家以及我国澳门台湾地区民法所沿用。在德国民法中,与公序良俗相当的概念是善良风俗。在英美法中,与此类似的概念则是公共政策。

  公序良俗原则的作用主要是填补法律漏洞,克服法律局限性。

  二、公序良俗的内容有哪些

  公序良俗的内容大致包括:

  1.政治国家公序;

  2.市民社会善良风俗习惯;

  3.他人人格尊严;

  4.家庭道德关系准则;

  5.其他公序良俗。

  三、公序良俗原则的法律适用

  公序良俗原则的法律适用:不违背公序良俗是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所需具备的要件之一;如果民事法律行为违背公序良俗的,则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

  1.危害国家公共秩序类型;

  2.危害家庭关系类型;

  3.违反性道德行为类型;

  4.射幸(侥幸)行为类型;

  5.违反人权和人格尊严类型;

  6.限制经济自由的行为类型;

  7.违反公平竞争行为类型;

  8.违反消费者保护的行为类型;

  9.违反劳动者保护的行为类型;

  10.暴利行为类型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三条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