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合同纠纷 > 合同订立 > 重大误解 > 重大误解的定义

重大误解的定义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4-05-16 01:53:46 人浏览

导读:

重大误解的定义直接关联合同效力。本文将解析重大误解的定义、构成条件及其在合同法中的应用。如何判定一种误解为重大误解?其法律后果是什么?跟随法律小助手法律快车一探究竟。

一、重大误解的定义

所谓重大误解,是指一方因自己的过错而对合同的内容等发生误解,订立了合同。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重大误解的构成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十四条清晰规定了可撤销合同的条件,其中包括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它可以是单方面的,如出卖人误将一标的物当作另一标的物;也可以是双方的,如买卖双方误将复制品当成真品。

重大误解必须符合一定条件才能构成并产生法律后果,即使合同变更或撤销。

二、重大误解的具体表现

合同中的重大误解表现在多个方面:

1.对合同性质的误解,如将买卖合同误解为赠与合同,这改变了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2.对对方当事人的误解,在信用为基础的合同中,误解对方身份可能构成重大误解。

3.对标的物品种的误解,如将冷冻机误解为冷藏机,影响合同目的实现。

4.对标的物质量的误解,如将赝品误认为真迹。

5.对标的物数量、包装、履行方式、地点、期限的误解,若造成重大损失,则属重大误解。这些误解都直接影响合同的效力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三、法律后果与救济途径

一旦确定存在重大误解,当事人可以请求变更或撤销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十四条规定了当事人的这一权利。如果一方采用欺诈、胁迫手段,或乘人之危,导致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变更或撤销。

但如果当事人请求变更,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不得撤销合同。这提供了合法的救济途径,保护当事人不受重大误解影响的权益。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

相关文书下载
限时特惠

海量合同范本 · 任意编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