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事诉讼法 > 刑事证据 > 刑事证据收集 > 刑事证据的收集和运用规则

刑事证据的收集和运用规则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4-13 11:13:00 人浏览

导读:

对于刑事证据,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有着明确的规定,证据的手机必须严格依照法律,不得以非法手段获取刑事证据,并且严禁使用暴力手段获取证据。以下就让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刑事证据的收集和运用规则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刑事证据,我国的刑事诉讼法有着明确的规定,证据的手机必须严格依照法律,不得以非法手段获取刑事证据,并且严禁使用暴力手段获取证据。以下就让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带来刑事证据的收集和运用规则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刑事证据的收集和运用规则

  (一)证据的收集

  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二)行政证据向刑事证据的转化

  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应当以该机关的名义移送,经人民检察院审查符合法定要求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鉴定意见、勘验、检查笔录,经人民检察院审查符合法定要求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人民检察院办理直接受理立案侦查的案件,对于有关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涉案人员供述或者相关人员的证言、陈述,应当重新收集;确有证据证实涉案人员或者相关人员因路途遥远、死亡、失踪或者丧失作证能力,无法重新收集,但供述、证言或者陈述的来源、收集程序合法,并有其他证据相印证,经人民检察院审查符合法定要求的,可以作为证据使用。

  根据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查处行政违法、违纪案件的组织属于本条规定的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经法庭查证属实,且收集程序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可以作为定案的根据。

  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证据材料,视为行政机关收集的证据材料。

  (三)利用间接证据定案的规则

  没有直接证据,但间接证据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

  证据已经查证属实;

  证据之间相互印证,不存在无法排除的矛盾和无法解释的疑问;

  全案证据已经形成完整的证明体系;

  根据证据认定案件事实足以排除合理怀疑,结论具有唯一性;

  运用证据进行的推理符合逻辑和经验。

  (四)矛盾证言的认定

  证人当庭作出的证言与其庭前证言矛盾,证人能够作出合理解释,并有相关证据印证的,应当采信其庭审证言;不能作出合理解释,而其庭前证言有相关证据印证的,中以采信其庭前证言。

  (五)庭前供述和当庭供述矛盾时的采信规则

  审查被告人供述和辩解,应当结合控辩双方提供的所有证据以及被告人的全部供述和辩解进行。

  被告人庭审中翻供,但不能合理说明翻供原因或者其辩解与全案证据矛盾,而其庭前供述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的,可以采信其庭前供述。

  被告人庭前供述和辩解存在反复,但庭审中供认,且与其他证据相互印证的,可以采信其庭审供述;被告人庭前供述和辩解存在反复,庭审中不供认,且无其他证据与庭前供述印证的,不得采信其庭前供述。

  (六)特殊情形下的有罪认定

  根据被告人的供述、指认提取到了隐蔽性很强的物证、书证,且被告人的供述与其他证明犯罪事实发生的证据相互印证,并排除串供、逼供、诱供等可能性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

  (七)特殊人提供的言词证据的认定

  下列证据应当慎重使用,有其他证据印证的,可以采信:

  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对案件事实的认知和表达存在一定困难,但尚未丧失正确认知、表达能力的被害人、证人和被告人所作的陈述、证言和供述。

  与被告人有亲属关系或者其他密切关系的证人所作的有利被告人的证言,或者与被告人有利害冲突的证人所作的不利被告人的证言。

  (八)自首、坦白、立功的证据材料的认定

  证明被告人自首、坦白、立功的证据材料,没有加盖接受被告人投案、坦白、检举揭等的单位印章,或者接受人员没有签名的,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

  (九)被告人年龄的审查方式

  审查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或者审判时是否达到相应法定责任年龄,应当根据户籍证明、出生证明文件、学籍卡、人口普查登记、无利害关系人的等证据综合判断。

刑事证据运用

  二、证据规则的若干规定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是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民事审判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经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由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年12月21日发布,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三、证据三性真实性指的是什么

  证据真实性,这是指诉讼证据必须是能证明案件事实的、不依赖于主观意识而存在的客观事实。

  这一客观事实只能发生在诉讼主体进行民事、经济活动中,发生在诉讼法律关系形成、变更或消灭的过程中,是当时作用于他人感官而被看到、听到或感受到的、留在人的记忆中的,或作用于周围的环境、物品引起物件的变化而留下的痕迹物品,也可能由文字或者某种符号记载下来,甚至成为视听资料等等。客观性是诉讼证据的最基本的特征。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条,全款 可以用于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都是证据。证据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鉴定意见;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视听资料、电子数据。证据必须经过查证属实,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总而言之,证据的收集一定要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严禁刑讯逼供。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刑事证据的收集和运用规则的相关知识,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