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电子商务法 > 电子支付 > 信用卡 > 信用卡欠款人死了还用还吗

信用卡欠款人死了还用还吗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4-06 07:57:47 人浏览

导读:

在现实生活当中,现在信用卡非常便捷也容易带出门,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带信用卡进行付钱,那么信用卡欠款人死了还用还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现实生活当中,现在信用卡非常便捷也容易带出门,所以很多人会选择带信用卡进行付钱,那么信用卡欠款人死了还用还吗?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相关法律知识,法律快车小编整理了相关的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信用卡欠款人死了还用还吗

  (一)债务人死亡的情况下,银行可以起诉债务人的法定继承人和担保人(如果有担保人的情况下);

  (二)债务人的法定继承人在遗产继承的份额范围内承担偿还责任,担保人在担保的范围内承担偿还责任;

  (三)如果债务的金额超出了遗产的价值,继承人没有义务偿还,但如果愿意偿还的话,法院也会支持;

  (四)《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三条规定既有法定继承又有遗嘱继承、遗赠的,由法定继承人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法定继承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由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以所得遗产清偿。

  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偿还责任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储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图书资料;

  (五)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

  (六)公民的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财产。

  个人承包应得的个人收益,依照本法规定继承。个人承包,依照法律允许由继承人继续承包的,按照承包合同办理。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无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受遗赠权,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限制行为能力人的继承权、受遗赠权,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为行使,或者征得法定代理人同意后行使。

  继承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丧失继承权:

  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遗弃被继承人的,或者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的;

  伪造、篡改或者销毁遗嘱,情节严重的。

  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二、信用卡欠款多少会坐牢

  逾期超过三个月或银行催款两次以上还不还款的银行会冻结你卡片并将你列为禁入类客户(黑名单)同时还会起诉你信用卡诈骗及恶意透支法院强制执行。起诉后拒不还款且欠款金额超过1万的法院会依据刑法第196条信用卡诈骗罪来量刑!刑法第19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你属于第四种情况。恶意透支是信用卡业务中的主要风险形式属于信用卡诈骗的一部分。

  三、信用卡欠款多少会被起诉?

  我国《刑法》规定,持卡人超过规定期限透支、并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使用伪造信用卡等的持卡人,数额较大的,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恶意透支信用卡,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

  “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不满十万元的,在公安机关立案前已偿还全部透支款息,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详细介绍关于信用卡欠款人死了还用还吗的相关知识,超过法定继承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由遗嘱继承人和受遗赠人按比例以所得遗产清偿。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解答疑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