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知识 > 冒领棚改款是否触犯刑法

冒领棚改款是否触犯刑法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2-31 12:44:01 人浏览

导读: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有的物品和权利,如果冒用他人的名义夺取他人的所有权则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在民事上构成不当得利,在刑事上可能构成诈骗罪,那么冒领棚改款是否触犯刑法,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进行详细地介绍有关内容。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有的物品和权利,如果冒用他人的名义夺取他人的所有权则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在民事上构成不当得利,在刑事上可能构成诈骗罪,那么冒领棚改款是否触犯刑法,下面就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进行详细地介绍有关内容。

  一、冒领棚改款是否触犯刑法

  是刑事犯罪,属于诈骗罪,触犯了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诈骗罪的犯罪构成有哪些

  (一)欺骗行为

  欺骗行为的内容是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作出行为人所希望的财产处分。现实生活中,诈骗罪的欺骗手段是多种多样的,有语言欺骗也有文字欺骗等。

  (二)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

  欺骗行为必须使对方产生或者继续维持错误认识,即使受骗者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骗行为的成立。需要注意的是,认识错误必须是处分财产的认识错误。

  (三)使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

  处分财产的具体表现通常有直接交付财产、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承诺免除行为人的债务等。行为人实施欺骗行为,使他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宜认定为诈骗罪。

  (四)行为人或者第三者获得财产

  欺骗行为使对方处分财产后,行为人或第三者获得财产。获得财产包括两种情况:一时积极财产的增加,如将被害人的财物转移为行为人或第三者占有,或者获得债权等财产性利益;二是消极财产的减少,如使对方免除或者减少行为人或第三者的债务。

  (五)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

  我国刑法要求诈骗罪的既遂情形是欺骗行为导致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或者导致发生了财产损失的紧迫危险。其中的被害人不仅包括自然人,而且包括单位与国家。比如,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成立诈骗罪。

  (六)责任形式

  本罪的责任形式为故意,同时,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三、诈骗罪的纠纷如何管辖

  按照刑事案件的管辖规定,刑事案件一般在犯罪地的公安机关报案。犯罪地包括犯罪行为地和犯罪结果地。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办理更为合适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机关负责办理。

  综上所述,冒领棚改款属于违法行为,首先冒用就是通过伪装他人的身份骗取负责人的钱款,使负责人陷入错误的认识中,导致钱款的所有权转移。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整理的冒领棚改款是否触犯刑法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