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 > 交通事故伤残鉴定 > 伤残鉴定标准赔偿标准

伤残鉴定标准赔偿标准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2-05 10:46:19 人浏览

导读:

在现实生活中,针对当事人在交通事故当中受到人身伤害,往往是需要去进行伤残鉴定的,那么你知道伤残鉴定标准赔偿标准是什么吗?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在现实生活中,针对当事人在交通事故当中受到人身伤害,往往是需要去进行伤残鉴定的,那么你知道伤残鉴定标准赔偿标准是什么吗?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的法律知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伤残鉴定标准赔偿标准

  伤残等级作为赔偿标准的系数,即一至十级对应百分比系数分别为100%至10%,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一级伤残为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乘以二十年再乘以100%,二级伤残则乘以90%,依此类推,九级伤残乘以20%,十级伤残乘以10%。各种赔偿项目及计算标准如下:

  (一)医疗费。 医疗费包括当事人为治疗伤疾而支付的挂号费、检查费、治疗费、手术费、医药费、住院费、康复费、整容费和后续治疗等费用。

  (二)误工费。 误工费根据当事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

  (三)护理费。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四)交通费。 根据当事人和必要的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以及参与死亡事故处理的死者亲属(不得超过三人)实际发生的费用计算。

  (五)住宿费。 当事人本人及其陪护人员从外地到本市处理交通事故,实际发生的住宿费。

  (六)住院伙食补助费。 参照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的出差伙食补助标准予以确定。

  (七)营养费。 营养费是指当事人为辅助治疗或使身体尽快康复而购买日常饮食以外的营养品所支出的费用。营养费根据当事人伤残程度参照医院意见及营养费支出凭证确定。

  (八)残疾赔偿金。 残疾赔偿金根据当事人伤残等级,按照当地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九)残疾辅助器具费。 残疾辅助器具费按照普通适用器具的合理费用标准计算。

  (十)丧葬费。 按照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十一)被扶养人生活费。 根据扶养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按照当地统计局公布的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标准计算。

  (十二) 死亡赔偿金。 按照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二、十级伤残鉴定标准和赔偿标准

   日常活动能力部分受限;

  工作和学习能力有所下降;

  社会交往能力部分受限。

  十级伤残赔偿标准

  因工致残7—10级的工伤人员可以享受哪些工伤保险待遇?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和《上海市工伤保险实施办法》的规定,工伤人员被鉴定为7—10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①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13—7个月工伤人员负伤前12个月平均月缴费工资;

  三、7级伤残赔偿标准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第五条一次性赔偿金按以下标准支付:一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6倍,二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4倍,三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2倍,四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0倍,五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8倍,六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6倍,七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4倍,八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3倍,九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2倍,十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倍。受到事故伤害或患职业病造成死亡的,按赔偿基数的10倍支付一次性赔偿金。赔偿基数,是指单位所在地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伤残鉴定标准赔偿标准的相关内容,伤残分为十个等级,不同等级得到的伤残赔偿金不同。如果你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请及时咨询律师处理,法律快车提供专业律师,欢迎您进行法律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