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刑法知识 > 贩卖假酒什么罪

贩卖假酒什么罪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1-23 16:19:52 人浏览

导读:

诚信是商人在市场上立身之本,但是受到拜金主义等观念的冲击,很多企业家开始为了追逐利益而不顾社会责任、产品品质,销售劣质产品等等。更多关于贩卖假酒什么罪的相关知识,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来解答这个疑惑。

  诚信是商人在市场上立身之本,但是受到拜金主义等观念的冲击,很多企业家开始为了追逐利益而不顾社会责任、产品品质,销售劣质产品等等。更多关于贩卖假酒什么罪的相关知识,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来解答这个疑惑。

  一、贩卖假酒什么罪

  具体要看涉案情节,如果酒是真酒,只是仿冒了别人的商标,则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如果酒是假的,是用酒精和水勾兑出来的,其行为严重危害了食品安全,对公众健康形成威胁,则构成了销售伪劣产品罪。

贩卖假酒什么罪

  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责任形式

  责任形式为故意,行为人明知自己在生产、销售的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行为会发生破坏市场经济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据此,过失不可能构成本罪。例如,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因疏忽大意造成产品配方出现错误,使该产品成为伪劣产品的,不构成本罪。但是,当生产者疏忽大意生产出伪劣产品后,明知该产品为伪劣产品,仍然推向市场并符合本罪的其他要件的,则应以销售伪劣产品罪论处(只能计算明知后的销售金额)。再如,个体经销人员不知道自己购入的是伪劣产品而销售的,不成立本罪。即使行为人应当知道其为伪劣产品,但事实上没有认识到是伪劣产品的,也不构成本罪。但是,如果事后明知自己所购入的是伪劣产品,却仍然销售并符合本罪的其他要件的,应认定为销售伪劣产品罪(只能计算明知后的销售金额)。

  三、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与非罪行为的界限

  关键是从行为人主观上是否故意和客观方面的结果来考虑。当行为人故意制造、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达到法律规定的5万元以上时,即成立犯罪;销售金额不满5万元的制售伪劣产品的行为一般属违法行为,可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于实践中发生的仅仅查处到伪劣产品本身,而难以甚至根本无法查清伪劣产品的销售金额的案件,根据2001年4月5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伪劣产品尚未销售,货值金额达到刑法规定的销售金额3倍以上的,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未遂)定罪处罚”。

  拿工业酒精冒充食用酒精进行销售是典型的违法行为,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以上就是由法律快车编辑整理收集的关于贩卖假酒什么罪的介绍,如果您还有其他问题想要了解的,欢迎咨询法律快车律师,给您提供专业建议。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