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安全生产法 > 安全生产知识 > 学校使用违规电器如何处罚

学校使用违规电器如何处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1-19 07:42:19 人浏览

导读:

因为学校的电压不稳定等因素,所以学校不允许在校内使用大功率电器。若是违规使用电器,有可能会导致火灾的发生。这是威胁到师生的安全。那么学校使用违规电器如何处罚?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

  因为学校的电压不稳定等因素,所以学校不允许在校内使用大功率电器。若是违规使用电器,有可能会导致火灾的发生。这是威胁到师生的安全。那么学校使用违规电器如何处罚?接下来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

  一、学校使用违规电器如何处罚

  学校在学生不再宿舍的情况下可以进宿舍检查,但仅限于“表面”,即可以通过肉眼直接看见的地方。而对于搜查,是没有权利的。因为尽管宿舍是一个小型的公共场所,但是像柜子,箱子都是各个学生的私有财产,学校方是无权在未经学生本人同意或授权下进行搜查的,这是侵权的行为。

  另外,现在还没有现行的法律规定学校可以通过把向同学罚款的方式做为强制措施,即使写在了校规里面也是不合法,不合理的。

  但是如是学校出于安全的需要只能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赔偿,而不能毁坏以及没收。

  

  二、学校出现火灾的原因

  (一)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少数大学生认为火灾离自己很远,可能不会在自己身边发生,心存侥幸。在面对学校举行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时,认为是多此一举,没有必要;面对一些火灾案例和图片展时,只是觉得很凄惨,却没有从思想深处引起重视,因而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得满不在乎。有的认为只要学习好了就行,其它的可以无所顾忌;有的认为消防工作是领导和学校有关部门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

  (二)违反学校管理制度

  1、违章使用电器。个别学生为图自己方便或省事,违规使用"电炉"、"热得快"、"电热杯"等大功率电器,可能会导致电线超载引起火灾。

  2、私自乱接电源。随着学生宿舍电脑、电视机等用电器具的逐步普及,有的同学便私拉乱接电线、网线,增加了线路负荷,加上使用的大多是低负荷的软电线,长期超负荷运行后出现绝缘老化,极易导致火灾发生。

  3、胡乱丢弃烟头。烟头表面温度为200-300℃,中心温度可达700-800℃,超过了棉、麻、毛织物、纸张、家具等可燃物的燃点,许多同学对其"威力"认识不足,乱扔烟头,一旦与可燃物接触就容易引起燃烧,甚至酿成火灾。

  4、肆意焚烧杂物。使用明火,最易发生火灾,因为明火实际上是正在发生的燃烧现象,一旦其失去控制马上便会转化为火灾。道理虽然简单明了,但有的同学却常常不以为然,随意在宿舍内焚烧废弃物,最终不仅自食苦果,还殃及他人。

  5、擅自使用炉具。高校宿舍是同学们学习和休息的地方,但有的同学图方便在宿舍使用酒精炉等煮面条,还有的将火锅端到寝室里庆祝同学的生日。凡此种种,无一不给校园安全造成隐患,对同学们生命和财产构成威胁。

  6、随意燃点蚊香。蚊香具有很强的阴燃能力,点燃后没有火焰,但能长时间持续燃烧,中心温度可高达700℃,超过了多数可然物的燃点,一旦接触到可燃物就会引起燃烧,甚至扩大成火灾。

  7、违规使用蜡烛。蜡烛作为一种可以移动的火源,稍不小心,就可能烧熔、流淌,或者倒下,遇可燃物容易引起火灾。正因为其具有火灾危险性而被许多高校禁止,但少数同学却置若罔闻,最终酿成悲剧。

  (三)消防基本知识贫乏

  1、不了解电气基本知识。许多大学生对基本的电气知识不了解,往往由于无知而造成火灾,诸如用铜丝代替保险丝、照明灯距离蚊帐太近、充电器长时间充电等都可埋下火灾隐患。

  2、不懂得灭火基本常识。前面讲述了火灾的三个关键阶段,其中初期火灾是最易扑救的,但部分同学由于平时不注意对消防基本知识的学习,在发现火险火情后,不知如何处理,失去了最好的灭火时机,以致火势发展蔓延成灾。

  三、生产经营者的职责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

  (一)建立健全并落实本单位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二)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三)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

  (四)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

  (五)组织建立并落实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督促、检查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

  (六)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七)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

  这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带来的学校使用违规电器如何处罚的相关内容。违规使用电器关乎到消防安全,可能会危及到师生的安全。因此学校禁止使用违规电器。若您对于这方面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向法律快车律师进行咨询。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