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刑法 > 犯罪类型 > 数罪并罚 > 哪些罪名能数罪并罚

哪些罪名能数罪并罚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1-04 18:17:08 人浏览

导读:

对于我国的一些罪行是可能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但是犯罪者触犯多次法律并且造成严重影响,我们可以受罪并罚,进行处理承担法律后果,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哪些罪名能数罪并罚问题的解答,带着问题我们一起往下看。

  对于我国的一些罪行是可能要承担相关法律责任,但是犯罪者触犯多次法律并且造成严重影响,我们可以受罪并罚,进行处理承担法律后果,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哪些罪名能数罪并罚问题的解答,带着问题我们一起往下看。

  一、哪些罪名能数罪并罚

  数罪并罚是指对犯两个以上罪行的犯人,就所犯各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一定原则判决宣告执行的刑罚。数罪,指一人犯几个罪。各国刑事立法规定构成数罪的时间界限有所不同:有的规定发生在判决宣告以前,有的规定在判决确定以前,还有的规定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中国刑法规定,在判决宣告以前犯几个罪的是数罪,但判决宣告以后,刑罚尚未执行完毕以前又犯新罪的,也是数罪,应按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三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一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三十五年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年,总和刑期在三十五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二十五年。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二、应当数罪并罚的情形

  1、犯组织、领导恐怖活动组织罪并实施杀人、爆炸、绑架等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2、实施刑法第销售伪劣产品之八种犯罪,又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查处,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3、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以走私罪和妨害公务罪,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4、妨害公务罪又非法经营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5、行为人出售、运输假币构成犯罪,同时有使用假币行为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七十一条、第一百七十二条的规定,实行数罪并罚。

  6、投保人、被保险人故意造成财产损失的保险事故,骗取保险金的;投保人、受益人故意造成被保险人死亡、伤残或者疾病,骗取保险金的。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7、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前款规定的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纳的税款的,依照本法第二百零一条偷税的规定定罪处罚;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依照骗税的规定处罚,二罪并罚。

  8、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并有强奸、非法拘禁、伤害、侮辱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9、雇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超强度体力劳动的,或者从事高空、井下作业的,或者在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等危险环境下从事劳动,造成事故,又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10、为实施其他犯罪(如为了盗窃则一罪)盗窃机动车辆的,以盗窃罪和所实施的其他犯罪实行数罪并罚。

  11、在偷开机动车辆过程中发生交通肇事构成犯罪,又构成其他罪的,应当以交通肇事罪和其他罪实行数罪并罚。

  12、盗窃后,为掩盖盗窃罪行或者报复等,故意破坏公私财物构成犯罪的,应当以盗窃罪和构成的其他罪实行数罪并罚。

  13、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黑社会的,境外的黑社会组织的人员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展组织成员的,又有其他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14、组织、运送他人偷越国(边)境的,对被组织人有杀害、伤害、强奸、拐卖等犯罪行为,或者对检查人员有杀害、伤害等犯罪行为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15、因挪用公款索取、收受贿赂构成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16、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罚。

  三、哪些情形下适用数罪并罚

  一般情况下,只要犯两个以上的罪名,都可能会适用数罪并罚。为了适用数罪并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第一,除被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的,第二,在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并且公诉机关起诉两个及以上的罪名,且这两个罪名不是牵连犯;第三,所起诉的罪名都没有超过诉讼时效或者是已过诉讼时效,但是被核准追溯的刑事案件。

  原则上只要犯罪人在宣告有罪之前,两个独立的行为触犯不同的法律条文,都可以适用数罪并罚,但是如果是已经过诉讼时效,或者公诉机关只起诉了一个罪名,那么就不能适用数罪并罚的情形。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关于哪些罪名能数罪并罚问题的详细解答,对于我国的数罪并罚是需要满足相关条件的,可能会判处死刑或者无期徒刑,也要了解起诉的相关时效问题。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网站专业律师。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