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债权债务 > 债权债务转让 > 债权转让 > 债权转让后是否可以撤销

债权转让后是否可以撤销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1-12-13 12:21:41 人浏览

导读:

债权转让通知债务人后可以撤销,但必须经过受让人同意。法律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以下就跟着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债权转让通知债务人后可以撤销,但必须经过受让人同意。法律规定,债权人转让权利的,应当通知债务人。未经通知,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以下就跟着法律快车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债权转让通知债务人后是否可以撤销

  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债权人转让债权时通知债务人的,债权人经受让人的同意是可以撤销债权人转让债权的通知。

  《民法典》

  第五百四十五条,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根据债权性质不得转让;

  (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

  (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

  第五百四十六条,债权人转让债权,未通知债务人的,该转让对债务人不发生效力。

  债权转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是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当事人约定非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当事人约定金钱债权不得转让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第五百四十七条,债权人转让债权的,受让人取得与债权有关的从权利,但是该从权利专属于债权人自身的除外。

  受让人取得从权利不因该从权利未办理转移登记手续或者未转移占有而受到影响。

  二、合同债权转让后诉讼时效应如何计算

  目前理论上和实践上均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原来的时效只对原来的当事人有效。合同债权转让给新的债权人后,原来的时效即行中断,时效重新开始计算。我们认为,应连续计算。债权让与是否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依民法典关于诉讼时效中断的规定,只有债权人向债务人请求履行才能发生时效中断的效果。根据民法典的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债权让与通知的目的在于指示债务人向新的债权人履行债务,其中并不当然含有向债务人主张债权的意义,因此债权让与的通知并不当然导致诉讼时效中断。不能当然认为“一旦债务人接受债权转让通知,其对原债权人的诉讼时效即行中断,对受让人债权的诉讼时效重新起算”。当然,如果原债权人或新债权人在通知债权已转让的同时提出了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的请求,则同时发生债权转移和时效中断两方面的后果;反之,原债权人或新债权人仅仅通知债权转让,未同时主张权利的,应仅认定债权已转让,但时效并不中断。民法典规定:“债务人接到债权转让通知后,债务人对让与人的抗辩,可以向受让人主张。”诉讼时效在转让前届满的,债务人可以以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拒绝向新的债权人履行债务;诉讼时效在债权转让后届满的,债务人当然更可以以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拒绝向新的债权人履行债务。至于债权人将已到期的债权、或时效期间即将届满的债权转让给受让人又未作说明的,应由受让人向债权人要求解决,不应由债务人承担责任。

  三、最高院司法解释债权转让后的法院管辖

  1、债权转让地域管辖的一般原则

  对债权转让债权人转让债权从法律关系的角度讲,新的债权人即受让人将取代原债权人即转让人的地位而成为诉讼当事人,原法律关系消灭,而产生了一个新的法律关系。在此情况下,新的债权人提起的诉讼,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二条关于原告就被告的一般原则,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2、债权转让地域管辖的特殊原则

  所谓债权转让特殊地域管辖是指根据诉讼标的或标的物所在地确定管辖,也就是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这样规定,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关于合同纠纷的管辖特殊原则,由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合同履行地也是法官审查确定管辖案件的一个重要环节。

  3、债权转让协议管辖的原则

  协议管辖也叫约定管辖,是反映当事人在签订、履行合同前双方解决争议管辖问题的真实意思。由此可见,法院在受理此类案件时,应当遵循双方协议约定。也就是说债权转让转让人与债权转让债务人之间签订的管辖协议,同样也适用转让人与受让人。因此,这样就更能体现我国民诉法双方当事人约定协议管辖的原则。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整理介绍的关于债权转让后是否可以撤销的相关知识,债权转让合同是否可以撤销需要视情况而定,如果合同相对人同意撤销或者合同中存在可撤销事由的话,一般是允许进行撤销的。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我们会有专业的律师为您提供帮助。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拓展阅读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