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律快车 > 法律知识 > 仲裁法 > 仲裁范围 > 哪些案件不可以请求仲裁

哪些案件不可以请求仲裁

法律快车官方整理 更新时间: 2022-02-03 08:59:54 人浏览

导读:

解决各类纠纷的方式除了协商和到人民法院起诉以外,还可以申请仲裁,通过仲裁审理来解决,但是在申请仲裁的时候,要遵守我国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并不是所有纠纷都能请求仲裁,只有适用于仲裁法规定的案件才可以请求仲裁,很多人对此不太了解,那么哪些案件不可以请求仲裁?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解答这个疑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决各类纠纷的方式除了协商和到人民法院起诉以外,还可以申请仲裁,通过仲裁审理来解决,但是在申请仲裁的时候,要遵守我国仲裁法的相关规定,并不是所有纠纷都能请求仲裁,只有适用于仲裁法规定的案件才可以请求仲裁,很多人对此不太了解,那么哪些案件不可以请求仲裁?接下来法律快车小编就为您解答这个疑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哪些案件不可以请求仲裁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第三条 下列纠纷不能仲裁:

  (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第四条 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第五条 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第六条 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

  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第七条 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

  第八条 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九条 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二、申请劳动仲裁流程

  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申请与受理:

  当事人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应当提交书面仲裁申请书。实践中,仲裁申请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申请人的姓名、住址和身份证号或者其他身份证件号码以及联系方式;

  2、被申请人名称、住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等;

  3、发生争议的事实、申请人的主张和理由等。

  仲裁委员会在收到申请书后,应在七日内审查作出受理与否的决定。

  开庭与裁决:

  1、仲裁庭应在开庭前5日内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开庭时间、地点书面通知当事人;

  2、当事人拒不到庭或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对申请人按照撤诉处理,对被申请人可以缺席仲裁;

  3、开庭后应宣布仲裁人员名单,询问是否申请回避;

  4、然后当事人陈述并辩论,最后进行裁决。

  注意:劳动争议案件,应当自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四十五日内作出裁决。劳动者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期满不起诉的,裁决书发生法律效力。

  另外,有两类劳动争议是一裁终局的,一是小额诉讼案件;二是标准明确的案件。具体有:

  1、追索劳动报酬的案件;

  2、追索工伤医疗费的案件;

  3、追索经济补偿的案件;

  4、追索赔偿金的案件

  5、国家对相关标准有明确规定的案件,如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等

  上诉案件一裁终局针对的是用人单位,如果劳动者对判决不服,依然可以提起诉讼。这也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利。

  三、申请劳动仲裁注意事项

  1、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应当自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六十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仲裁裁决一般应在收到仲裁申请的六十日内作出。对仲裁裁决无异议的,当事人必须履行。

  2、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一方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以上就是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的关于哪些案件不可以请求仲裁等知识,由此可见,对于婚姻、收养、监护、扶养和继承类的纠纷,以及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都是不能够请求仲裁的,在申请仲裁的时候,要按照规定在一定的期限内向仲裁机构提出。如果您还有其他的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法律快车的相关律师,他们会为你做出专业的解答。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引用法条

相关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