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业期间上班算工龄吗

更新时间:2024-05-25 14:34:05人浏览
问题描述:
待业期间上班算工龄吗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5786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4分钟内
待业期间上班不算工龄。待业期间未从事生产或工作,没有贡献,不符合工龄认定条件。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影响工龄计算及相关权益。
2024-05-25 14:32:03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6595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待业期间上班工龄计算需依据具体情况。如是待业后重新就业,可从再就业时开始计算工龄。如是在待业期间有临时工作或实习,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单位政策确定是否计入工龄。
2024-05-25 14:32:09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7200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待业期间不算工龄。待业后重新就业,工龄从再就业时起算。待业期间有临时工作,是否算工龄要看单位规定。需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权益。
2024-05-25 14:34:05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工龄有什么作用
工龄有什么作用
工龄有什么作用工龄是指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全部来源或主要来源的以年为单位的工作时间,工龄是我国职工退休的一个条件。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工资计算的内容之
其他劳动保障
人浏览
法律分析:工龄计算为累计工龄,指的是从事教师工作为开始,一直到目前截止的时间,其中不足6个月按半年计算,超过6个月不足12个月按照一年计算。法律依据:《国务院关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童工年龄的标准是多少
童工年龄的标准是多少
童工的年龄标准是未满十六周岁。而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用人单位禁止招聘童工,招聘童工参加工作的,属于违法行为。但
劳动法
人浏览
工龄如何计算
工龄如何计算
工龄是职工以工资收入为生活资料的全部或主要来源的工作时间。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标志着职工参加工作时间长短的不同。那么,工龄如何计算?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员工
劳动法
人浏览
领失业金期间算不算工龄,需视情况而定:1、领取失业保险金的两年,如果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不算缴费年限,也就不算工龄,失业保险金的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工龄和退休金有关系吗
工龄和退休金有关系吗
工龄与退休金有关系,工龄可以作为计算退休金等福利待遇的一项重要依据。一般情况下,工龄越长,享受的福利待遇越高。因此工龄越
劳动法
人浏览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法律分析:换证需要一周到一个月的时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公民应当在居民身份证有效期满之日的3个月前申报换领新证,户口登记机关应
全部1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根据你具体事情的情况决定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你好,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低保是指最低生活保障,即凡是中国公民,只要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分为农村低保和城镇低保。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