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觉得微信几毛钱都不会怎么样。然后说要给支付密码买0.1的好评。三天后才能解封。

更新时间:2024-05-07 14:20:53人浏览
问题描述:
我被拉进一个“福利群”说微信登录两分钟给588红包,然后私下和我聊天。脑子一热,我就觉得微信几毛钱都不会怎么样。然后我要了电话号码验证码,然后说要给支付密码买0.1的好评。我也给了,然后说微信封得晚了,三天后才能解封。在此期间,我不得不删除微信。我现在该怎么办?
3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平台特邀律师 咨询我
已帮助140244人 · 响应时间 平均5分钟内
法律分析:1.自助解封。最新版本的微信要求,协助你解封的,必须是你微信好友,而且对方账号注册时间长于半年,而且必须绑定银行卡,而且在一个月内没有帮其他人辅助验证过,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就可以自助解封成功。2.客服申诉如果上一个办法不行,那说明你属于严重封号,或者条件达不到的情况,那么你可以尝试联系微信官方的客服人员,把你的账号信息提供过去,然后提供证据,就能解开了。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第五条国家采取措施,监测、防御、处置来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的网络安全风险和威胁,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免受攻击、侵入、干扰和破坏,依法惩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和秩序。第六条国家倡导诚实守信、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推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措施提高全社会的网络安全意识和水平,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促进网络安全的良好环境。
2024-05-07 14:20:29
平台法律顾问团队 咨询我
已帮助134163人 · 响应时间 平均2分钟内
你好,建议可以报警处理
2024-05-07 13:38:40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80298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你好,可以报警处理即可
2024-05-07 14:20:53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微信零钱被法院划扣是怎么回事
微信零钱被法院划扣是怎么回事
微信零钱被法院划扣是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
虚拟财产
人浏览
在微信上被骗几百块钱报警有用么
在微信上被骗几百块钱报警有用么
在微信上被骗几百块钱报警是有用的。当事人应保留好转账记录、聊天记录等证据,公安机关会予以调查并尽力追回被骗钱财。虽然没有
电子商务
人浏览
微信上被骗了3000多元可以找回吗?
微信上被骗了3000多元可以找回吗?
在微信上被骗了3000多元的,如果当事人在第一时间报警处理,固定好相关证据材料,且公安机关采取的方法得当,措施有力的,钱有可能可以找回。构成诈骗罪的,一般处三年
电子商务法
人浏览
研究生被骗311万,老公回复说不慌问题不大
研究生被骗311万,老公回复说不慌问题不大
在人手拥有一部手机的年代中通过互联网的诈骗案件频繁发生,近日有则消息称研究生被骗311万不愿报警立案,法律快车小编提醒大家遭遇电信诈骗,不要闷不做声,应及时向公
网络犯罪
人浏览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
临时身份证的用途限制如下:时间限制,临时身份证只有三个月的有效期;时效限制,需要长期保存复印件的业务不能使用;功能限制,需要刷身份证读卡的无法使用,临时身份证没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异地办理身份证
中学生第一次不可以异地办理身份证。初次办理身份证必须要在户籍所在地派出所办理。补办和换领居民身份证才可以异地办理。异地换证是为了在外地的群众就近办理身份证明。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北京网上怎么办理居住证
在网上办理北京居住证的流程包括有:登录北京市居住证服务平台;进行居住证办理申请;现场提交证明材料;在线领取电子版居住证等。我国《居住证暂行条例》规定,申领居住证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依据交管局答复为准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能否作为证据
扫描件是可以作为证据的。但证据效力比较小,如果没有其他证据来证明合同内容,法院通常不会采信该扫描件。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书证应当提交原件。提交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要根据具体政策确定的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需要证据吗
经济纠纷起诉在立案阶段是不需要证据的。立案需要满足的条件是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属于人民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
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全部2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法院拿吗
民事起诉书不是到法院拿,是起诉书书写好或者是委托他人写好提交给法院。民事起诉状,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在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他人发生争议时或者需
民事诉讼法
人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