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保险到出生刚满一年可以报销吗?

更新时间:2024-03-05 14:42:02人浏览
问题描述:
生育保险到出生刚满一年可以报销吗?
1位律师解答
未面谈及查看证据材料,律师回答仅供参考。
法律快车咨询顾问 咨询我
已帮助129976人 · 响应时间 平均3分钟内
生育保险的报销时间是自孩子出生的18个月之内,且要满足生育保险连续缴纳一年以上,同时报销时需在缴费状态,还要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法律依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四条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其职工享受生育保险待遇;职工未就业配偶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医疗费用待遇。所需资金从生育保险基金中支付。生育保险待遇包括生育医疗费用和生育津贴。第五十五条生育医疗费用包括下列各项:(一)生育的医疗费用;(二)计划生育的医疗费用;(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项目费用。第五十六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生育津贴:(一)女职工生育享受产假;(二)享受计划生育手术休假;(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生育津贴按照职工所在用人单位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发。
2024-03-05 14:42:02
声明:以上内容由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若涉及隐私请通过【投诉】功能联系删除。
相关知识推荐
生育保险报销计算
生育保险报销计算
生育保险报销计算流程,是指用人单位及职工本人就女职工在生育期间的生育医疗费、生育津贴等费用,男职工在配偶生育期间的看护假假期津贴,向统筹地区生育保险基金报销的一
劳动法
人浏览
法律分析:生育保险累计缴满一年以上就可以报销。二、首先,要满足三大条件,才能领取生育保险金:1.在职人员必须按规定参保缴费,生育时累计缴纳生育保险费满12个月以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生育保险报销材料
生育保险报销材料
生育保险是通过国家立法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要报销生育险的需要准备的材料也是很多的。那么,生育保险报销材料有哪些呢?下面法律快车小编为您解答。根据情况的不同,需要
劳动法
人浏览
上海生育保险报销期限
上海生育保险报销期限
对于女性职工来说,生育保险的购买是非常有必要的,是为了在进行生育期间能够有一定的报销。我国各地的生育保险报销期限都是具有一定的差别的。下面就让法律快车小编为大家
生育保险
人浏览
生育保险的报销时间是自孩子出生的18个月之内,且要满足生育保险连续缴纳一年以上,同时报销时需在缴费状态,还要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法律依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一般女职工生育保险报销哪些费用
一般女职工生育保险报销哪些费用
生育保险由国家法律规定保障,国家通过建立生育保险制度为生育妇女提供生育津贴、医疗服务和产假待遇,保障其身体健康,并为婴儿的哺育和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生育保险
职工生育保险
人浏览
法律分析:生育险不满一年不可以报销。首先,要满足三大条件,才能领取生育保险金:1、在职人员必须按规定参保缴费,生育时累计缴纳生育保险费满12个月以上,生育的当月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生育保险报销的条件是:用人单位及劳动者已经连续缴纳生育保险费用超过十二个月,并且产前一个月仍在继续缴纳。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已经缴纳生育保险费的,职工可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律分析:可以报销。参保人在参加生育保险期间妊娠或施行计划生育手术但累计缴费未满1年的,待累计缴费满后申请报销。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三十条下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生育保险的报销时间是自孩子出生的18个月之内,且要满足生育保险连续缴纳一年以上,同时报销时需在缴费状态,还要符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生育或者实施计划生育手术。法律依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受理后多长时间才能宣判
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受理后多长时间才能宣判
受理老人财产分配官司后一般三至六个月宣判。如果人民法院是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一般需要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宣判,若是有特殊情况导致延长了的,就可能会超过六个月;如
民事案由
人浏览
参保人员住ccu病房所产生的相关诊疗费用如果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医疗服务设施标准的,医保会报销;如果不在上述范围之内的,则医保不予报销。法律依据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只要职工还未退休,一般就可以买社保。社会保险制度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而我国境内的用人单位和个人可以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享受社保待遇。法律依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有五险一金还可以买保险。但至于用不用买则,可以根据个人的经济情况以及其他方面的因素进行考量。如果经济好,或者有需要那就可以买。如果经济不好或者无必要,那也可以不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
法律分析:在职期间公司不给交社保的,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补交在职期间的社保并承担滞纳金,还可以到劳动监察大队进行投诉第三方机构进行调解,或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全部3个答案 >
人咨询过 去咨询